英特尔(Intel)于2008年持续大力推销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产品概念,台湾PC厂商也共襄盛举,纷推出相关的产品原型设计,一时之间声势浩大,似乎x86架构进军手持及移动装置将有所成。
另一方面,曾遭英特尔点名批评的ARM,近来结合其阵营的芯片厂商也推出主打MID市场的处理器,强力反击英特尔,重炮批评以Atom芯片的功耗表现,根本不适用于MID类型的产品。
MID这类外型与体积比手机略大的手持装置,高续航力跟可移植性是基本的产品要求,面对挟低
关键字:
英特尔 MID ARM Atom 手机芯片 NVIDIA SoC
基于ARM的CAN网络打印服务器设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仪器仪表或微机装置等智能电子设备(IED)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网络打印服务器(network print server)可为智能电子设备提供可靠的共享打印服务,节约系统成本。CAN总线是一种支持分布或实时控制的现场总线,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工业控制、机器人、家用电器等领域。CAN总线已成为工业现场首选现场总线之一。设计的网络打印服务器采用CAN总线作为数据通讯网络,每个网络打印服务器可与几十甚至上百个智能电子
关键字:
服务器 设计 打印 网络 ARM CAN 基于
1引言
我国的疆域广阔,时区分布不同,海拔以及温度,湿度等气候差异都很大,实时的了解我们所处位置的气候情况对工作和生活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一些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说,需要测试海拔,温度,湿度等物理量作为参考因素。为了测量这些物理量需要我们携带多种测试设备,这对野外工作很不方便。为了实时方便的了解我们所处的海拔高度和天气情况,我们需要有更便捷,功能更齐全的综合测量仪器。同时可以将现场的数据送到PC,以方便今后的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2系统组成以及基本原理
整个综合测试仪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关键字:
ARM 测试 传感器 控制器
LPC2101是基于16/32位 ARM7 CPU嵌入高速Flash闪存的微控制器,具备高性能,小体积封装,低功耗,片上可选择多种外设等优点,应用范围很广。其具备的多种32位和16位定时器、10位A/D转换器和每个定时器上PWM匹配输出特性,尤其适用于工业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易驱动电机,适用于变速和启动转矩很高的应用,它的使用范围从大规模的工业模具到调光控制的小型电机(12V直流电机),外形和尺寸也是各种各样。
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
无刷直流电机一般由定子、转子和金属壳体
关键字:
ARM 无刷直流电机 微控制器 PWM
在面临必须延长电池寿命的需求时,很多系统设计师认为单个芯片所消耗的功耗比两个芯片要少。原因似乎很简单:芯片间通信比单个芯片工作消耗更多的功耗,两个芯片上有更多的晶体管,因此要比有相同功能的单芯片有更多的漏电流。但功耗节省技术却给这种传统观点迎头一击。
DSP设计师将更多的功能,如加速器、通信模块和网络外设集成到DSP芯片上,使芯片对工程师更为有用。但这种更强大的芯片在完成简单的内务管理或监控任务时,会消耗比该任务所需更多的功耗。在多种情况下,设计师无法只启用DSP芯片中所需部分的功能。
在
关键字:
处理器 电池 DSP MCU
飞思卡尔半导体是汽车行业领先的半导体提供商,目前它扩大Power Architecture™微控制器(MCU)组合,以满足需要32位性能、且对成本敏感的大量汽车应用的需求。公司已经推出三个新型汽车MCU系列,优化安全、底盘、组合仪表、车身电子和网关设计。
这三个Power Architecture MCU系列采用90纳米技术生产,由飞思卡尔与STMicroelectronics共同开发。该合作属于2006年1月开始的联合设计计划的一部分。MCU产品基于e200 Power Archi
关键字:
飞思卡尔 汽车 微控制器 MCU
随着IC产业的发展,IP核的需求越来越高。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8位MCU IP核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机械设备、家用电器以及汽车等各个领域。本文设计的MCU IP核与Microchip公司的PIC16C57完全兼容[1]。MCU IP核采用哈佛结构,内部单元可简化为时序控制和数据通道两部分。时序控制部分为数据通道提供控制信号,控制数据流动方向以及数据通路的选择,它是IP核的指挥中心;数据通道部分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具体实现
关键字:
嵌入式 IP核 MCU 数据通道
腾讯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Arm欲借助其低能耗的芯片设计挑战英特尔在服务器芯片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但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市场对x86架构的偏爱,以及Arm芯片软件的匮乏,ARM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Arm企业解决方案部门主管伊恩·弗格森(Ian Ferguson)说,多家芯片厂商已经与该公司进行了接触,开发低能耗的服务器芯片,这将有助于降低能耗和总体拥有成本。弗格森没有披露哪些芯片厂商与Arm进行了接触。
弗格森表示,Arm最新的Cortex-A9多内核芯
关键字:
ARM 英特尔 服务器 芯片
本报讯 北京大学出版社日前宣布,将出版由新思科技和ARM共同撰写的先进的SoC(片上系统)设计功耗管理实用指南《低功耗设计方法学》的中文版。同时,北京大学还将基于《低功耗设计方法学》设置一套低功耗设计课程,并将其推广至中国的其他各所大学。2007年8月发行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学》英文版已经成为低功耗设计广被采纳的标准方法。
关键字:
北京大学 新思科技 ARM SoC
系统功能简介
在高稳定度激光器的研制中,实时监测激光器的工作状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系统实现了高稳定度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激光管工作电流、工作电压、激光器光功率的实时精确监测,以及激光器工作状态数据的存储和数据串行上传的功能。其中电流设定值和实际工作电流的观测可以更好地确定激光器的工作状态。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本系统的实时监测是利用AD模数转化器实现的。对于AD芯片的选择,需要综合设计诸项因素,系统技术指标、成本、功耗、安装等,最主要的依据还是速度、精度以
关键字:
监测 激光器 模数转换器 MCU 单片机
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已成为串行通信的普遍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从PC外设和记忆棒到工业设备等不胜枚举。飞思卡尔半导体推出其Flexis JM系列微控制器(MCU),帮助设计人员轻松地将USB连接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消费和工业应用中。
飞思卡尔的Flexis JM系列包括新的32位MCF51JM128(JM128)ColdFire MCU以及8位MC9S08JM60(JM60)器件。JM60和JM128 USB器件的软件和管脚是兼容的,从而使设计人员能够快速轻松地从简单的8位设计移植到
关键字:
USB 串行通信 飞思卡尔 MCU Flexis JM 200806
汽车用户对车辆舒适、安全、信息和娱乐的需求引燃了多种应用的诞生,实现这些应用的基于微控制器(MCU)和微处理器的系统将进一步推动汽车厂商和芯片公司间的合作。
前不久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汽车电子大会(IAEC)是针对半导体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间日益紧密的合作而搭建的一个论坛。但从大会传递的信息是:尽管短期内对汽车级微控制器和基于处理器的系统级芯片(SoC)的需求在增长,但长期赢家将是那些能帮助汽车厂商通过采用系统级整车方法进行设计和电子整合、进而采用更少量的MCU的芯片厂商和EDA公司。
据研究公
关键字:
汽车电子 半导体 MCU 微处理器
美国东部时间6月16日,飞思卡尔(Freescale)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Orlando)召开了每年一届的FTF(飞思卡尔技术论坛)。奥兰多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迪斯尼主题公园而闻名,飞思卡尔把会址选在这里,表明了该公司崇尚自由和梦想的浪漫情怀。会议不仅是飞思卡尔的技术研讨会,而且也吸引了包括微软、MontaVista、风河、NI、IDT等30家左右的合作伙伴参加,表明了该公司在业界卓越的号召力。
&n
关键字:
飞思卡尔 技术论坛 USB MCU STMP i.MX
全球电子设计创新企业Cadence设计系统公司(NASDAQ: CDNS)今天宣布面向Common Platform™技术的45纳米参考流程将于2008年7月面向大众化推出。Cadence®与Common Platform技术公司包扩IBM、特许半导体制造公司和三星联合开发RTL-to-GDSII 45纳米流程,满足高级节点设计需要。该参考流程基于对应Common Power Format(CPF)的Cadence低功耗解决方案,而且还包含来自Cadence的关键可制造性设计(De
关键字:
CADENCE Common Platform ARM RTL-to-GDSII 低功耗
主控板是多参监护仪执行信息处理的核心部件,主要解决临床生理信息的传输、存储、显示、交换和信息数据的组合加工。特别是数字化医院的发展,HIS、CIS 系统的建立和普遍使用,使得多参监护仪不仅是一个生理参数的显示和记录终端,而且正成为医疗单位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生理信息平台。它的许多技术指标直接体现了多参监护仪整机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在多参监护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选择一款技术既先进,性能价格比又高的主控板,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
一、目前国内多参监护仪主控板的现状:
关键字:
ARM 数字化医院 SOC PCB
arm mcu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arm mcu!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arm mcu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arm mcu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