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已经正式发布基于Zen 3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桌面处理器,11月5日上市,号称IPC同频性能提升19%,游戏性能大涨26%,此前唯一短板的单核性能、游戏性能终于补齐,甚至可以碾压Intel。接下来,AMD还会推出同样Zen3架构的新一代霄龙数据中心处理器,代号“Milan”(米兰),预计命名为霄龙7003系列,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据最新曝料,Zen 3新霄龙的单核性能同样大大提升,已经达到可以持平Intel至强的水平,CPU-Z单线程成绩大约500分,对比现在提升大约23%,倒也在预料之中。同时曝出
- 关键字:
AMD Zen3霄龙
- 继前段时间英伟达宣布将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之后,又一桩并购案被华尔街日报爆出:AMD有意以超过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 关键字:
AMD 赛灵思 Xilinx
- 如果英伟达、Analog Devices和AMD交易落地,2020年将轻松超过2016年,成为半导体并购最多的第二年。 2020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迎来并购大潮。 继英伟达9月宣布400亿美元收购芯片IP大厂ARM后,AMD也被报道称或将斥资超300亿美元收购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龙头赛灵思。加上模拟芯片龙头ADI今年7月宣布200亿美元收购美信(Maxim),今年半导体行业并购规模将超900亿美元。 美国当地时间10月8日,有
- 关键字:
英伟达 AMD FPGA 赛灵思
- 在今天Zen3及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发布会的尾声环节,CEO苏姿丰不忘预告28号的显卡产品。 此番正式确认,基于RDNA2架构的新Navi显卡归属于Radeon RX 6000系列。其中Big Navi公版采用三风扇设计,类似于Radeon VII。 会上,苏姿丰博士表示,RX 6000系列Big Navi将是迄今为止AMD打造的、性能最强悍的游戏GPU。 从官方性能图表来看,搭配锐龙9 5900X的测试平台运行在4K分辨率下,《无主之地3》最高画质帧率达到了61FPS,《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 关键字:
AMD RX 6000系列 NVIDIA RTX 3080
- 美国时间周五,美股继续全线反弹,创下近几个月表现最好的一周。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支持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道琼斯指数收盘于28586.90点,上涨161.39点,涨幅0.57%;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3477.13点,上涨0.8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11579.94点,上涨1.39%。 具体来说,在美股周五交易中,科技龙头股普遍上涨,苹果股价收于116.97美元,上涨1.74%;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收于1515.22美元,上涨1.97%;亚马逊收于3286.65美元,上涨3.01
- 关键字:
AMD 赛灵思
- 10月9日早间消息,AMD正式发布了全新的Zen 3 CPU架构,以及基于新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桌面处理器,主要在游戏性能和能效方面提升非常明显。Zen 3架构来袭Zen 3架构来袭 这是Zen、Zen+、Zen 2之后的第三代新架构,也是锐龙1000、锐龙2000、锐龙3000系列之后的第三代新处理器,而为了和锐龙APU命名序列保持一致,同时便于消费者识别,AMD这次在CPU上跳过了锐龙4000系列,直接进入锐龙5000系列。 首先,全新的Zen 3架构依然采用了7nm工艺,下一代的Zen 4
- 关键字:
AMD 锐龙5000 游戏
- AMD已经发布了全新的Zen 3 CPU架构,以及全新的锐龙5000系列桌面处理器,你是不是觉得很满足了?在这场发布会上,AMD还晒出了Zen 4的细节。按照官方的说法,2022年前基于Zen 4架构CPU将会推出,而新的架构升级为5nm工艺。在今天发的Zen
3架构上中,其继续搭配台积电7nm工艺,不过为了实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AMD将架构将每个CCX模块的核心数量翻番为8个(16线程),三级缓存容量也翻番为32MB,而且是全部8个核心共享,都可以直接访问,相当于每个核心的三级缓存容量也翻了一倍,从
- 关键字:
AMD Zen 4
- AMD刚刚正式揭晓了全新的Zen 3 CPU架构,以及全新的锐龙5000系列桌面处理器,华丽的规格、性能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是Zen、Zen+、Zen 2之后的第三代新架构,也是锐龙1000、锐龙2000、锐龙3000系列之后的第三代新处理器,而为了和锐龙APU命名序列保持一致,同时便于消费者识别,AMD这次在CPU上跳过了锐龙4000系列,直接进入锐龙5000系列。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初的CES 2021大展上,我们将见到同样基于Zen 3架构的锐龙5000U/H APU,面向轻薄本和游戏本。回顾历史,
- 关键字:
AMD 锐龙5000
- 10.1长假过后,AMD就会在10.8日发布Zen3处理器了,现在基本上可以确认该系列会改名为锐龙5000系列,跳过锐龙4000,毕竟APU版已经占了这个名字。Zen3处理器最重要的期待就是性能,特别是单核及游戏性能,此前7nm Zen2相比酷睿还差那么点意思,吃亏主要是频率不够高。根据之前的信息,Zen3架构这次性能提升会很强大,频率及IPC性能双双提升。最终能提升多少?日前锐龙7 5800X在AOTS《奇点灰烬》测试中曝光,不仅坐实了改名为锐龙5000的命名,还泄露了性能。Hexus网站做了个汇总,还
- 关键字:
Zen3 锐龙7 5800X AMD
- AMD Yes的口号喊了三年了,现在AMD也总算不负众望,开始翻身了,在x86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7.5%,创造了14年来的新高。 发布这个报告的是Passmark评测网站,不是JPR等调研公司,不过他们的数据也可以参考。 目前x86在消费级市场上主要分为桌面和移动两个部分,其中AMD在桌面版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48%。 自从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在去年发布之后,AMD凭借7nm Zen2不断攻城略地,市场份额也水涨船高,从之前的40%一路涨到了48%,差不多半分天下了。 笔记本市场上的移动
- 关键字:
AMD 移动处理器
- 花几万块买的iMac,显示问题越来越严重,苹果显然不可能置之不理,当然这也不是AMD显卡的质量问题。 苹果今天发布了macOS Catalina 10.15.7更新,其解决了macOS无法自动连接Wi-Fi的问题,它还修复了一个可能导致文件无法通过iCloud Drive同步的bug。 当然了,对于新的iMac用户来说,它修复了一个导致配备Radeon Pro 5700 XT的机器屏幕出现白色线的问题。 自8月份推出27英寸iMac以来,用户一直有关于图形故障的投诉,该型号包括更高端的5700
- 关键字:
iMac AMD macOS Catalina 10.15.7
- 去年AMD推出了7nm Zen2架构的锐龙、霄龙处理器,这是首款7nm工艺的x86处理器。不过严格来说它是7nm+14nm混合,现在AMD要加速甩掉14nm工艺了,IO核心也有望使用台积电7nm工艺。部分网友可能不太了解Zen2的架构设计,这里简单介绍一下:AMD在Zen2上一大创新就是Chiplets小芯片设计,将CPU核心与IO核心分离,其中CPU核心使用的是台积电7nm工艺,IO核心使用的是老朋友Globalfoudries的14/12nm工艺。使用两种不同架构混搭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去年量产的时候,
- 关键字:
AMD 台积电 7nm
- AMD第一款Ryzen 5000 APU - AMD Ryzen 7 5700U测试成绩已经曝光,这款处理器属于代号“Renoiren Refresh” Ryzen 5000 APU系列。该APU的《奇点的灰烬》基准测试成绩已经曝光,它在1080p Low预设下进行了测试。 AMD Ryzen 7 5700U基于Zen 2架构,内建8个核心、
- 关键字:
AMD Ryzen APU
- 去年AMD推出了7nm Zen2架构的锐龙、霄龙处理器,这是首款7nm工艺的x86处理器。不过严格来说它是7nm+14nm混合,现在AMD要加速甩掉14nm工艺了,IO核心也有望使用台积电7nm工艺。 部分网友可能不太了解Zen2的架构设计,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AMD在Zen2上一大创新就是Chiplets小芯片设计,将CPU核心与IO核心分离,其中CPU核心使用的是台积电7nm工艺,IO核心使用的是老朋友Globalfoudries的14/12nm工艺。 使用两种不同架构混搭有多方面
- 关键字:
14nm AMD 台积电 7nm
- Zen 3架构马上就要登场了,初代的14nm Zen、12nm Zen+架构依然活力十足!面向蓬勃发展的Chromebook入门级笔记本市场,AMD发布了锐龙3000C系列、速龙3000C系列处理器。这也是Zen和锐龙双双第一次出现在Chromebook,号称相比前代产品性能提升最多178%。锐龙7 3700C、锐龙5 3500C来自于Picasoo家族,12nm制造工艺,Zen+、Vega架构组合,都是4核心8线程、6MB缓存。其中,前者主频2.3-4.0GHz,集成Vega 10 GPU 1.4GHz
- 关键字:
AMD 锐龙3000C 速龙3000C Zen
amd.7nm.nav.i显卡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amd.7nm.nav.i显卡!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amd.7nm.nav.i显卡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amd.7nm.nav.i显卡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