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技术方面深度分析了AMD四核Opteron处理器与Intel相应产品Xeon的特性,有惊喜,也有失望,希望以此能明晰AMD的长期前景。 四年以后,尘埃终于落定,AMD在其为工作站和服务器设计的四核CPU中首次实现了K10微架构。不出所料,首次发布的是2GHz和1.9GHz版产品,2.5G将在“11月推出”。 AMD想要战胜Intel的地方其实概括起来只有三个词: 1. Front 2. Side 3. Bus 每一个核都可以单独钟控(AMD的术语:独立动态核技术)。每一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MD 处理器 巴塞罗那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由于不恰当的收购,AMD公司目前正处于一种尴尬之中。然而,它在最近几年中可谓是“一路高歌”。它通过蚕食高利润率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使英特尔公司都感觉发抖。AMD公司在过去三年来使自己的芯片“登陆”戴尔公司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以及东芝的笔记本电脑,这两家公司以前都仅仅是使用英特尔公司的芯片。据Caris & Co.的分析师丹尼尔表示,AMD公司取得了不少的业绩。其微处理器业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PC市场份额与过去相比也有所增长,几乎各大PC厂商都成了其客户,但在两三年前它还未做
关键字:
消费电子 AMD 收购
意法半导体的全资子公司Portland Group发布了新的PGI编译器及开发工具,这套命名为“巴塞罗纳”的新产品是PGI专门为AMD的Opteron™皓龙四核处理器定制的。针对那些有意向把应用程序迁移到AMD即将推出的四核处理器以及针对这个处理器平台准备调整现有应用程序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客户,PGI和AMD合作推出了这些编译器。 PGI公司是高性能并行C/C++编译器、Fortran编译器、应用调试工具和性能评估工具的开发商和销售商,其产品
关键字:
消费电子 PGI 软件 AMD 消费电子
一、双核心的由来
所谓双核心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其实在RISC处理器领域,双核心甚至多核心都早已经实现。CMP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在一块芯片内实现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架构,且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双核CPU Intel AMD 嵌入式
导语:北京时间3月28日,《商业周刊》网站近日发表分析文章称,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修建芯片制造工厂的计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公司与AMD在中国的处理器大战进一步白热化。英特尔曾长期垄断中国处理器市场,但AMD已经逐渐缩小了差距。 毫无疑问,英特尔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一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PC市场,而且有望于不久的将来超越美国。目前,戴尔和惠普正全力争夺中国市场份额,希望从本土PC巨头联想手中抢得更多客户。对于英特尔而言,一个不幸的消息是,很多在中国开展运营的PC厂商都更愿
关键字:
嵌入式新闻 INTEL AMD 处理器
台积电CEO蔡力行(Rick Tsai)向分析人士表示,台积电将在2008年为尚未公布名字的客户制造处理器。 他说,我们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制造处理器,这一交易将对台积电的收入做出重大贡献。 蔡力行没有披露更多细节,但表示,为了为该客户制造处理器,台积电正在投入巨资部署高阻抗金属栅极技术。高阻抗金属栅极技术是45纳米工艺的关键部分,它能够大幅度减少电流泄露。 台积电已经在为威盛制造处理器,但威盛的处理器采用的是较为陈旧的工艺,在近期内不大可能要求使用高阻抗金属栅极技术。这就使得A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台积电 AMD 45纳米
AMD宣布“拿下”中国联通,其商用市场拓展再下一城。据悉,双方在上海举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合作签字仪式暨路演启动仪式,这是双方首次高调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各自的优势技术和资源,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AMD技术的中国联通数据增值业务解决方案,并在推广和营销方面密切合作。 其中,AMD将提供硬件测试平台,为中国联通提供技术支持和软件测试环境,同时协调OEM合作伙伴,配合中国联通推广基于AMD技术的数据增值业务解决方案。 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AMD 中国联通
7月25日消息,英特尔从竞争对手AMD手中收复市场占有率的战役转为失利之际,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再次调降了一批处理器的价格。
据IDG通讯社报道,英特尔本轮降价似乎经过了精心选择,调降了有可能吸引人们注意的芯片的价格,如面向台式机的四核处理器。据英特尔网站7月22更新的价目表,Q6600——一款时钟频率为2.4GHz的Core 2 Quad处理器——价格降到了266美元,下调了50%。
此外,英特尔也冒险进入了AMD本月初降价未敢涉足的地带,削降了一些面向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英特尔
关键字:
AMD 英特尔
北京时间7月23日硅谷动力获悉: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公布最新调查报告称,在全球计算机微处理器市场,按销售收入计算,过去六个月来AMD的市场份额被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夺取。但在今年第二季度期间,AMD的份额开始回升,已经稳定的保持了它的市场份额不再下滑。
据调查公司初步统计显示,二季度AMD在全球处理器市场的份额为11.4%,比第一季度的10.9%增长了0.5%。尽管增长幅度较小,但它的意义在于AMD已经遏制住了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过去六个月来,AMD微处理器的销售收入份额已经下降了大约六个
关键字:
iSuppli AMD 英特尔
国外媒体报道,据英特尔内部备忘录显示,AMD已经不再是英特尔的最大竞争对手。 目前,全球处理器市场被英特尔和AMD所瓜分。一直以来,两家公司都是生死冤家。但是,这种传统概念可能要改变了。至少英特尔是这样认为的。 据英特尔的内部备忘录显示,AMD已经不是英特尔的最大劲敌。2005年和2006年,英特尔一直因为AMD而提心吊胆。而如今,英特尔凭借酷睿2已经有能力收复失地。 在英特尔的备忘录中,至少有20家竞争对手,但AMD已经不再是最大竞争对手了。相反,英特尔将三星和IBM
关键字:
消费电子 英特尔 AMD IBM 三星 消费电子
7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Opti日前起诉AMD、威盛、Broadcom、Renesas、意法半导体、Atmel、 Silicon Storage和SMSC,指控上述8家半导体厂商侵犯其两项专利权。
Opti称,上述半导体厂商侵犯了其5,944,807和6,098,141号专利,专利名称为“Compact ISA前端数据总线接口”,所涵盖的技术包括“可信赖平台”模块、嵌入式控制器,以及IO产品等。
据悉,Opti请求法院下令上述厂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关损失。OPTi位于加州,主要
关键字:
AMD 起诉 专利
据台湾省主板业内人士透露,AMD 2007年将推出采用65nm SOI工艺的新Turion 64 X2及移动Sempron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2-800内存。而采用全新K8L微架构的Lion核心要到2008年才会正式登场。
自从AMD于2006 年第二季度推出 Turion 64 X2(核心代号 Taylor)处理器后,主流产品均已进入双核时代,只保留低端移动Sempron 仍采用单核心设计 (核心代号为 Keene)。同时AMD双核心产品还增加了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在规格上更具吸引力,但由
关键字:
消费电子 AMD 65nm 移动CPU 路线图 家庭网络
从2004年下半年起,AMD和Intel这两大主流处理器供应商开始向多核处理器进军。两家公司尽可能在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处理核,同时简化设计减少系统功耗并提高整体性能。多核处理器的实质是在同一芯片中集成很多同样的处理核。这一方法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减小了处理节点,并成为多核处理器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显然对于服务器应用来说更合适,因为服务器通常为多用户提供固定且有限的功能。与处理器技术的进步为电脑带来性能上的提升相同,GPU和系统芯片组技术的发展同样使电脑受益匪浅,这一点在特定的应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应
关键字:
0705_A AMD 多核处理器 杂志_技术长廊
去年是Intel和AMD价格战最热闹的一年,也是PC盛行之后在CPU这个领域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可以说,AMD以超过17%的市场占有率和并不落下风的技术让曾经垄断CPU领域的Intel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迫切压力。去年同样是CPU价格大跳水的一年,全年单品同比下降的平均幅度超过了50%,无疑消费者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可是当这个竞争持续一年之后我们重新审视CPU这个市场,不得不正视许多必须承认的竞争隐患。
&n
关键字:
AMD CPU Intel 竞争
当地时间本周一,日本微芯片制造商NEC电子日前表示,由于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及发货量双双下滑,公司预期在明年三月份结束的本财年中公司将面临连续三年的财政亏损。 NEC电子的微芯片制造业务遭到了来自竞争对手英特尔和AMD削减产品价格的猛烈打击,加之公司在其他多个领域内的业务都不足以弥补微芯片业务亏损,导致公司连年出现亏损。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 Dataquest提供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微芯片市场,去年NEC电子排为第十二大芯片制造商。 面临多年亏损
关键字:
AMD NEC 受英特 消费电子 芯片 消费电子
amd rx 9000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amd rx 9000!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amd rx 9000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amd rx 9000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