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种新兴业务不断涌现的今天,现有的4G LTE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业务需求,因此未来的网络需要通过网络切片技术从“one size fits all”向“one size per service”过渡。在《网络切片“火锅论”:同一口锅,不同的梦想》一文中,我们解释了网络切片是什么。那么端到端网络切片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在不同的网络域,切片到底切的是什么?终端用不用切?这些切片又是如何管理的呢?5G端到端网络切片是指将网络资源灵活分配,按需组网,基于5G网络虚拟出多个具有不同特点且互相隔离的逻辑子网,
- 关键字:
5G 无线通信 网络切片
- 爱立信9日发布「爱立信移动趋势报告」,原先预估2023年全球5G用户数净增5亿,结果净增了6.1亿,年增63%,并突破16亿大关,占全球行动用户总数1/5。尽管部分市场面临经济挑战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5G需求强劲成长超乎预期。爱立信并预估,至2029年,全球行动用户将达92亿,其中5G用户将由16亿翻倍达53亿规模。而截至2023年第三季的统计,中国5G新增用户数达1,300万,成为全球新用户成长最多的市场,其次为印度、美国,新增用户分别为1,200万及300万,尤其印度的5G用户数成长呈现强劲动能,自2
- 关键字:
5G 爱立信
- 5G技术的兴起正在推动制造业走向自主运营的道路。现在,生产线及其流程可以在5G专网下的低接触/无接触设施中,无缝地彼此连接并实现互操作。在边缘计算的推动下,凌华科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可确保更快地将数据转化为决策,并为半导体和电子制造创造更具弹性和安全的生产环境。凌华科技解决方案· 利用自主移动机器人优化生产效率在物联网时代,设备能够无缝集成和通信对智慧工厂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拥有多个自动化系统的工厂来说,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设备自主化实现更高的效率,这就是集群自治的目标。凭借在AMR自主机器人和5G专网方
- 关键字:
凌华科技 5G 电子制造
- 简介本文介绍可供5G网络使用的各种回程技术,重点讨论E频段无线射频链路及其如何支持全球5G网络的持续部署。我们将对E频段技术必需的系统要求进行技术分析。然后,我们将结果映射到物理无线电设计中,同时深入了解毫米波(mmW)信号链。5G网络拓扑随着4G长期演进(LTE)技术的成功推进,全球开始大规模部署5G网络。图1展示了5G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从接入到回程的无线电网络。该拓扑结构描绘了四种场景,每种场景都通过单独的连接回到核心网络。手机和5G无线互联网等用户设备(UE)将通过连接到下一代无线
- 关键字:
ADI 5G
-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的over-the-air (OTA)测试系统R&S TS8991是首个获得 CTIA 认证的5G A-GNSS天线性能测试系统。该解决方案可测量无线设备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接收器的性能,这是项关键技术,因为A-GNSS已经用于5G E911紧急呼叫。CTIA 认证的最新无线设备Over-the-Air (OTA) 性能测试计划版本 4.0.x 在现有A-GPS L1 OTA 规范中添加了5G FR1 EN-DC。之前发布的6.0.x版本添加了5G
- 关键字:
罗德与施瓦茨 CTIA认证 5G FR1 A-GNSS OTA测试
- 近期,嵌入式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研华科技推出SOM-2533,这是一款SMARC系列的高性能模块,搭载Intel Core i、Pentium、Celeron 和 Atom x7000 系列处理器。SOM-2533 模块支持多达8核,据Intel研究结果显示,与前几代相比,CPU 性能提高了1.4 倍,图形性能提高了2 倍,AI 性能提高了3.5 倍。SOM-2533 模块集成LPDDR5 板载存储,带TSN功能的双路2.5G LAN 和双路CANBUS 接口。这些功能增强了端到端通信,并确保了与上一代的
- 关键字:
研华 研华嵌入式 模块化电脑 COM SMARC 边缘计算 医疗 工业控制 运输 自动化
- 那些年,各大厂商都“追”过的5G Modem芯片近日,一条大消息几乎是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苹果公司在多次尝试完善自研5G调制解调器(Modem)芯片失败后,决定停止开发该芯片。从去年开始,苹果曾多次对5G调制解调器(Modem)芯片进行尝试及研发,但都以失败告终,因此苹果公司决定及时止损,正在减少对该项目的投资,并会选择结束这个持续多年的投资项目。其实外界对于苹果自研5G调制芯片的态度大多是乐观的,并认为苹果最终会取代高通的产品,因为为了自主研发5G Modem芯片,苹果已招募数千名工程师。2019年苹
- 关键字:
5G 基带 苹果 高通
- AI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AI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核心,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生活需求的提高,AI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及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它可以通过边缘投入到生产中,依靠零信任保障安全,并最终从量子技术处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扩展到全球系统所需的性能和效率。而在AI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并不断地进行进
- 关键字:
边缘AI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 据“英特尔资讯”公众号消息,为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英特尔助力联想打造了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双方充分运用绿能技术和绿色建造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联质量、智慧物流等方面优化建设运营方案,为业界打造了一个高度自动化、全面智能化的可复制零碳智造解决方案。据悉,此次基于英特尔软硬件产品组合打造的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项目,充分践行了“零碳之路,绿色之道”的初心,着力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实验、数字化展示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业界标杆产业园。联想的5G+制造解决方案,以NFV技术为底座,基于通用
- 关键字:
5G 工厂 英特尔
- IT之家 12 月 7 日消息,以“5G 变革 共绘未来”为主题的 2023 世界 5G 大会由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科技厅、郑州市政府、未来移动通信论坛承办,于 12 月 6 日至 8 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ICT 产业观察”公众号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主论坛发表了题为《5G 模式创新再出发》的主旨演讲。邬贺铨表示,针对 5G 市场应用出现的问题,在 6G 商用之前有必要提供 5G + 的能力,5G-A(5.5G)呼之欲出。但随着 5G-A 规模
- 关键字:
5G 无线通信
- 伴随着 5G 的不断演进,各种 5G 创新技术正加速投入应用,其中就包括被称为“轻量化 5G”的 RedCap。前一段时间,全球多家 OEM 厂商和运营商选择高通骁龙 X35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推动 5G RedCap 部署,打造外形更小巧、更具成本效益的 5G 终端,将于 2024 年开始发布。RedCap 是 5G 标准 Rel-17 中的创新技术,高通积极推动了 5G RedCap 技术的发展。为了高效地支持低复杂度 5G 终端,5G NR 宽带设计可以简化至 5G NR-Light, 可将
- 关键字:
5G 高通 RedCap
- 12月6日,2023世界5G大会在郑州启幕。作为全球和中国5G生态系统的重要合作伙伴,高通公司连续五年参会,创新、合作步履不停。今年,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高通公司技术标准副总裁李俨、高通公司高级市场总监陈雷在大会多项论坛活动发表演讲,从不同角度分享了5G+AI赋能关键行业变革、助力可持续未来的创新实践与合作成果。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当5G与AI两大基础科技协同发展,将不断催生新的技术应用。今年,生成式AI大模型受到多方关注,将成为新一轮互联网技术演进的
- 关键字:
世界5G大会 高通公司 5G+AI
- 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产业和社会,将自动化在日常生活中变为可能,同时解锁在过去难以实现的理念和功能。边缘计算可以在产生数据的地方即时处理数据,而无须在远端的数据中心处理,提供更环保、更智慧的解决方案。将AI移至边缘 自21世纪初以来,传感器经历了非比寻常的发展。受益于物联网的诞生,可以连线通讯的智慧传感器无所不在。预计到2030年,因5G的广泛部署,物联网装置上数十亿传感器将负责30%的物联网数据流量。这将显著增加AI对于碳的影响。而由于其需要数据中心的运算资源来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力和行
- 关键字:
边缘计算 边缘AI 意法半导体
- 西班牙电信和诺基亚与西班牙的一所大学合作,推出了他们声称是该国第一个5G全息实验室,旨在开发和测试技术用例。这家西班牙运营商在一份声明中解释说,它将与诺基亚合作,在位于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部署5GHz频段的独立和非独立26G,目的是将该设施用作私人和公共实体的主要测试平台。它将寻求开发一系列全息用例,包括将该技术用于教学和娱乐目的,以及使用“超现实”3D化身的沉浸式视频会议。Telefonica将为网络运营提供支持,包括实时3D全息图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用于沉浸式内容传输的5G云和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全息
- 关键字:
5G 全息实验室 诺基亚 全息通信 西班牙
5g+边缘计算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5g+边缘计算!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5g+边缘计算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5g+边缘计算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