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中国贸促会和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共同举办的中国———韩国绿色经贸合作论坛上,韩国斗山重工、KCCottrell等能源界知名企业纷纷向中国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伸出橄榄枝。
中韩能源部门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中韩绿色产业优势领域各有千秋,韩国核电制造业世界领先,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技术优势则更为明显,双方企业界不仅应取长补短,加强相互间合作,而且应整合双方力量,共同开发全球绿色产业市场。
中国核电需求吸引韩国企业目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
- 关键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阳能 节能减排 核能
-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权威官员处获悉,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翻了几番。
其中风能发电,到2020年,其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3000万千瓦调整到一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的规模也将由180万千瓦调整到上千万千瓦。
这些几倍于现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新目标,将成为正式的长期目标,出现在即将上报国务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
参与制定规划的国家能源局权威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不同于早期以3年期短期发展规划为主的版本,目前,随着不断的修改,《新能源发展规划》经过调整,其重点已经转向
- 关键字:
新能源 太阳能 光伏
-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智能电网及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对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影响都是两方面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秘书长 任殿义
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启动
2003年,欧美遭遇大面积停电事故后,为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美国电力研究院在早期“数字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将未来电网定义为“智能电网”,美国能源部同时也发布了“Grid2030&rdqu
- 关键字:
新能源 电能表 电工仪器 智能电网 数字电力系统
- 国家能源局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尚未面世,长三角新能源的硝烟已起。
6月1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带动数万亿投资,“一方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还将包括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等内容。”
记者获悉,江苏、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已分别在5月底和6月初次第推出,从各省的规划来看,底牌并无二致,均主打太阳能、风能和核电。
桌面上看见的是长三角新能源发展的蓬勃之
- 关键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阳能 风能 核电
- 尽管国家能源局负责制定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迄今仍未出台,国内多个省份已纷纷就新能源制定各自的地方规划。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沿海的江、浙、沪、鲁等四省均已颁布或即将出台新能源规划,而内地的江西也在加紧拟定规划。而从这些规划的内容可以发现,各省地方规划中设定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凸显巨大差异。
此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率先印发了《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其中设定的发展目标是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2010年实现3000亿元,2011年实现4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
- 关键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阳能电池 生物质能 核电
- 40美元公斤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无法达到的水平。这一水平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多晶硅厂商的生死线 。
“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个想象力炒作的行业。”一位对新能源行业研究颇深的上海私募基金研究员谈及光伏发电时这样告诉记者。
而瑞银分析师StephenChin则将太阳能产业链描述为:到处存在着供应过剩、资金缺乏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恶化造成需求面临困难。
从充满想象力到全面盈利下调,光伏行业的前景变化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而在接受采访时,诸多基金经理也呈现出巨大的分歧,核心
- 关键字:
新能源 太阳能 多晶硅
- 日前,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重点定位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北京揭牌,这标志着首都新能源产业进入聚合发展新阶段。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产业,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载体,目前北京市正力争建设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中心、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引导新能源产业在京集聚和发展,加快北京新能源产业的成长步伐。
记者了解到,八达岭新能源产业
- 关键字:
英利 新能源 太阳能
- 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目前在上海也受到高度重视。日前,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行动方案。
根据这一行动方案,上海将先行重点发展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计划在2012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 关键字:
新能源 太阳能 核电 风电 IGCC 薄膜太阳能电池
- 6月9日晚,航天机电发布公告称,公司继2008年12月向神州硅业增资2亿元后,2009年3月31日再次增资神州硅业8亿元,相关工商手续于2009年6月5日完成,公司合并持有神州硅业60.34%的股权。
国泰君安分析师张欣告诉编辑,航天机电的该次布局,构建了公司完整的新能源光伏产业链,符合新能源发展的整体方向。
对于编辑提出的多晶硅价格较去年已经大幅度下降、这对航天机电的投资是否构成负面影响的问题,张欣认为影响有限。一是长期来看,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对于公司太阳能电池产品的持续发展有利;二是,多
- 关键字:
新能源 太阳能 光伏
- “2012年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并且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近日公布的《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中对上海太阳能光伏产业到2012年的目标规划。
在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中国太阳能产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之时“太阳”如何从上海升起?
上海战略:3年内实现300亿元“太阳”产值
上海市此次公布的《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
- 关键字:
新能源 光伏 薄膜太阳能电池
- 铃木茂树草草地做完了关于丰田汽车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报告,其中并没有涉及到最敏感的丰田在中国遭受“知识产权”纠纷的只言片语。
6月4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汽车工业知识产权研讨会上,作为丰田汽车的董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长的铃木茂树表示,希望今年10月份颁布的新的知识产权法,能够建立正确评估创造性的评估制度。
“我认为交流是最好的方式。”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代表汽车行
- 关键字:
丰田 新能源 汽车 磷酸铁锂电池
-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已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前夕,国际、国内的汽车企业在竞相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但要真正实现自主混合动力车型的普及,还有诸多障碍需要克服,包括技术上的一些关键难题和成本增加太多、零部件配套资源体系不成熟等。
面对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以能源多元化、排放洁净化、燃料节约化为主要特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相互竞争,并引发了汽车动力的电控化和电气化两大技术变革,促进了汽车能源及动力的快速转型。
混合动力汽车可在不改变既有的汽车产业结构、能源(石油燃料)体系以及
- 关键字:
大众 新能源 混合动力
-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是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切入点。功率半导体器件与模块在混合动力汽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降低成本之外,混合动力汽车还需要在电池、电动、传动及电气系统等方面得到改善。
节能和环保的双重需求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引起业界的重视,在最近的国际汽车展上,多家汽车企业推出了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这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真正的商用阶段。如今,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今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广节能与
- 关键字:
新能源 IGBT F-RAM 混合动力
- 太阳能是各种新能源中应用前景最广阔的一种,近年来,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异军突起,光伏产能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将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社会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太阳能时代。
地处山东省鲁西北平原的德州,是一座拥有560万人口的城市。近年来由于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崛起而为世人瞩目。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将在这里举办,而这届大会的主题就是“太阳能改变生活&rdquo
- 关键字:
新能源 太阳能 可再生能源
- 当新能源从业者终于“等来了奥巴马”,2009依旧不会是一个乐观的年份。但市场的僵冻与不确定,也正是创新者的机会
在启程去美国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之前,4月底,我给巴菲特的忠实追随者、常居硅谷的段永平发了封邮件,问他对新能源产业是否有关注——我的逻辑是既然巴菲特都大张旗鼓地投了造电动车的比亚迪,那么你呢?但段简单地回应道:没有。
5月4日,当我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星巴克跟段永平小坐,跟他谈起我前日在股东大会上见到今年大会的新
- 关键字:
新能源 太阳能
新能源介绍
为了环保和节约能源,现在全球不少地方已开始提倡采用新能源动力车作为交通工具,但新能源动力车需要配套的充电设施,仅在中国普及新能源动力车就需耗资几百亿人民币用于电网电源、停车场、充电设施或者居民的电表系统改造,均摊给社会会造成很大负担,导致新能源动力车推广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发明了“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方法及其充电设备”(已申请中国专利)。
该发明优点是新能源动力车可用电网直接充电,也可脱开电网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