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家庭,一般有电灯(功率100W)、洗衣机(功率500W)、2匹空调(功率2000W)、电冰箱(功率150W)、电视机(功率100W)、电磁炉(功率2000W)、热水器(功率1800W)等,上述家用电器的功率是折中值。家用电一般是AC220V,如果把上述的电器同时打开,总功率达到6650W,功率=电压*电流,通过计算得到总电流为30A。如果是夏天晚上,家庭照明灯、空调同时运行的个数不止1个,总电流可以达到40A以上。这么大的电流,我们需要选哪种材质,哪种线径的线缆才安全。先了解线缆的几个参数,线的平方,
- 关键字:
家用电器 电流过载 电路设计 线缆
- 理解RC滤波电路的原理,其实不难。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通俗易懂的方法。要明白RC滤波电路原理,首先得知道电容容抗的计算方法。电容阻抗的计算公式如下: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2π是一个固定值。一般情况下,电容C的容值,也是一个固定值。f是指信号的频率。从电容阻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f的值越大,Xc就越小。例如:一个频率为2Khz的信号,通过一个容值为0.22uf的电容,计算电容对该信号产生的阻抗。我们将信号的频率增加到20Khz;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信号的频率越大,电容对其阻抗就越小,信号就越容易通过电
- 关键字:
RC滤波器 电路设计
- 医疗设备、测试测量仪器等很多应用对电源的纹波和噪声极其敏感。理解输出电压纹波和噪声的产生机制以及测量技术是优化改进电路性能的基础。1:输出电压纹波以Buck电路为例,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实际Buck电路的输出电压并非是稳定干净的直流电压,而是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了输出电压纹波和噪声,如图1所示。图1. Buck 输出电压纹波和噪声实际输出电压纹波由电感电流与输出阻抗决定,由三部分组成,如图2 所示。电感电流纹波通过输出电容的寄生电阻ESR形成的压降输出电容的充放电寄生电感引起的电压突变图2. 输出电压纹波的组
- 关键字:
电路设计 信号调理 BUCK电路
- 发光二极管主要部分也是一个PN结,但是发光二极管导通后,其压降一般都是2V左右,有的发光二极管的压降可以达到3V。一般的普通二极管压降也就0.5V左右,比如肖特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一般用作指示灯。比如电源指示灯,通信指示灯,比如串口收发数据时,通过发光二极管闪烁,来表示正在收发数据。在电路设计中,需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这个限流电阻的大小如何取值?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正向电流。某一个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为2.5V,正向电流为5mA,这个正向电流有个取值范围,电流太大,可能烧毁二极管,电流太
-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万用表 测量 电路设计
- 大家都知道电压跟随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优点。输入阻抗很大时,跟随器相当于和前级电路断路,和自恢复保险丝原理一样,通过高阻抗断开电源电路。电压跟随器输出阻抗很低,相当于和后级电路短路。后级电路的输入电压值,等于电压跟随器输出端的电压值。电压跟随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值基本一样大,增益为1。在ADC采集电路中,如果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通过2个电阻分压,将分压后的电压值传输给电压跟随器。有些电路设计师直接将分压后的电压值,直接接到CPU自带ADC的引脚,或ADC芯片的采集引脚。在实际的项目中,这样采
- 关键字:
电压跟随器 ADC采集 电路设计
- 分辨率 :ADC采集模块有8位、10位、12位、16位、24位等。分辨率不同于精度,分辨率相当于最小的刻度。比如参考电压为3.3V,ADC的分辨率为12位,2的12次方为4096,通过计算可得到最小刻度为0.8mV。位数越大,分辨率就越高,得到的采样结果越准确。采样率:ADC模块采样的频率,65MSPS、80MSPS、250MSPS、500MSPS等,这个参数指ADC模块在1秒钟采集的次数。65MSPS表示每秒钟采样数为65Million次。通常情况下,ADC采样的频率是被采样信号的频率的2倍以上。转换速
- 关键字:
ADC 电路设计
- 实现以太网通信硬件电路方法很多,一般情况是CPU+MAC+PHY+网络变压器+RJ45。整个硬件电路最多用5个电子器件完成。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很多功能被集成在一起,简化硬件电路的设计。上述那种方法,器件较多,开发难度比较大。下面列举其它3种方法。1、CPU(集成MAC层),外接一个PHY芯片,网络变压器和RJ45,总计4个器件。2、CPU,外加一个MAC和PHY集成一体芯片,外加RJ45(集成网络变压器),也是3个电子器件。3、CPU,加一个MAC芯片和一个PHY芯片,外加RJ45(集成网络变压器),总
- 关键字:
以太网 硬件电路 电路设计
- 并联电阻的问题在一些方案中,晶振并联1MΩ电阻时,程序运行正常,而在没有1MΩ电阻的情况下,程序运行有滞后及无法运行现象发生。原因分析:在无源晶振应用方案中,两个外接电容能够微调晶振产生的时钟频率。而并联1MΩ电阻可以帮助晶振起振。因此,当发生程序启动慢或不运行时,建议给晶振并联1MΩ的电阻。这个1MΩ电阻是为了使本来为逻辑反相器的器件工作在线性区, 以获得增益, 在饱和区不存在增益, 而在没有增益的条件下晶振不起振。简而言之,并联1M电阻增加了电路中的负性阻抗(-R),即提升了增益,缩短了晶振起振时间,
- 关键字:
晶振 电路设计
-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上下拉电阻的问题,发现不少人认为上下拉电阻能够增强驱动能力。随后跟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大家一致认为不存在上下拉电阻增强驱动能力这回事,因为除了OC输出这类特殊结构外,上下拉电阻就是负载,只会减弱驱动力。但很多经验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秉承工程师的钻研精神,我就试着找找这种说法的来源,问题本身很简单,思考的过程比较有趣。二极管逻辑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二极管逻辑电路了,其实用性也不算高,不过因为电路简单,非常适合用来理解基本概念。一个最简单的二极管与门如下图。与门实现逻辑与操作Y=A&B,即A
- 关键字:
电阻 电路设计
- 上面两个电路图的功能一样,均是电机的连续运转,这两个图之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1.左图控制电路电源为两根火线组成的电源,电源电压是交流380V,如果控制线路出现漏电情况话,尤其是按钮漏电,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触电的隐患。右图控制线路的电源使用了开关电源,将交流220V的强电转换成了24V的直流电,24V的直流电属于安全电压,没有触电的隐患。2.左图开关使用的是自复位开关,并且启动和停止各使用了一个。右图开关使用的是自锁式开关。开关使用的型号不同,当然功能也不同,如果停电后重新上电的话,左图是需要人来重新启动,
- 关键字:
电路设计 自锁 自复位 电机控制
- 说说电路的功能!1. 先看电路的主回路,主回路较简单,有两台电机,即电机 m1 和电机 m2。电机上面各有一个热继电器保护,热继电器上面各有一个交流接触器控制通断,这三组触点用虚线连接,表示都属于同一个交流接触器。2. 主回路是两台电机,可联想到一些电路,如顺序启动、逆序停止、交替运行等,具体功能要看控制回路。3. 看控制回路的电源,取了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作为总电源,由此可知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及 km2 的线圈电压等级是交流二百二十伏,指示灯电压也是二百二十伏。4. 继续看,这是自复位常闭按钮开关,主要起停
- 关键字:
电路设计 散热电路
- 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简称贴片电容,会引起噪声啸叫问题,这是为什么了?声音源于物体振动,振动频率为20Hz~20 kHz的声波能被人耳识别。MLCC发出啸叫声音,即是说,MLCC在电压作用下发生幅度较大的振动(微观的较大,小于1nm)。MLCC为什么会振动?在了解MLCC为什么要振动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种自然现象,在外电场作用下,所有的物质都会产生伸缩形变——电致伸缩。对于某些高介电常数的铁电材料,电致伸缩效应剧烈,称为——压电效应。压电效应的定义:在没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上施加压力、张力和切向力时
- 关键字:
电容 无源器件 电路设计
- 你还有什么症状?,欢迎点击“写留言”,写下你的症状看下图,让你难受一下强迫症的合理取舍优先级排序:先保证电气性能(如阻抗、回流路径),再优化美观(对齐、间距)。工具辅助:利用EDA工具的自动对齐、DRC规则和仿真功能减少人工纠结。成本意识:过孔数量、层数和工艺选择需与预算平衡,避免过度设计。接受“不完美”:PCB设计本质是妥协的艺术,例如:绕线稍多的普通GPIO信号可以接受;散热器件的非常规布局可能比整齐更重要。终极建议:在关键区域(如高速信号、电源路径)追求极致,在非关键区域适当“放过自己”PCB设计中
- 关键字:
PCB 电路设计
- 之前公司节日发了个腰部按摩器,几乎没怎么用,搜了下价格好像还要一百多,个人感觉有点浪费了,直接发钱更好。倒是好奇他的结构和控制是怎么做的,于是拆解来分析下吧,也算是物尽其用发挥点余热。拆解外观和配色个人感觉还行,比较青春拉开拉链,拆开外面的布面,里面还有一层纱面按键部分使用魔术贴固定拆开纱面后,看到里面的结构,整体是一个海绵可以看到如下,电池,按键板,充电线的三条引出线电池是用一个元器件盒子装的,使用双面胶固定,外面使用透明胶布固定,还用剪刀开了线槽,直接用便宜的元器件盒子,都省的开模专门设计盒子了,也算
- 关键字:
按摩器 电路设计
- 基本原理直流-直流降压变换器(BUCK变换器)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BOOST变换器)直流降压升压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直流升压降压变换器(CUK变换器)两象限/四象限直流-直流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单端反激变换器
- 关键字:
开关电源 电路设计
大电容充电的“控制器”电路设计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大电容充电的“控制器”电路设计!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大电容充电的“控制器”电路设计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大电容充电的“控制器”电路设计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