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在近日举行的《动力电池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上表示,动力电池性能涵盖了安全性、循环寿命与日历寿命、能量密度、倍率充放电能力、耐受振动与高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产品批量生产一致性以及成本等多方面,真正的制高点不仅仅是能量密度,而是多项指标综合优化组合所构成的。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产业协同创新进步显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逐渐增强,龙头企业培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越来越受到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的重视,国内九大自主品牌车企均把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其未来的重点发展战略。目前国内生产的新
- 关键字:
新能源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 本文从动力电池系统外在表现失效模式探索和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的失效模式对提高电池寿命、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芯 BMS PACK
- 寿命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大厂家都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自家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多个因素息息相关,其
- 关键字:
电池组 动力电池 使用寿命
- 动力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装置,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市场应用和普通消费者的接受度,如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
- 关键字:
三元锂电池 动力电池
- 1 引言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尚不够理想,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的续驶里程较短,而电池每次充电的时间
- 关键字:
汽车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 据外媒报道,此前松下的一名高管曾表示,为降低成本,该公司计划在未来2-3年内将量产车用电池的钴含量减半;另一位电池业务高管也称,松下已经在缩减钴在电池制造中的使用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松下将研发出无钴电池。另据报道,松下已将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含量减少到 10% ,通过特斯拉认证,将在近期上市的model 3上首次使用。 钴价攀升 低钴化受青睐 财经界“大魔”摩根士丹利曾预测2018年全球钴的总需求量约为11320吨,到2025年将增加到62940吨。由于全球钴供应绝大多数要依赖刚果(金)的铜
- 关键字:
无钴电池 动力电池
- 在动力电池市场,方形、圆柱、软包作为动力电池“三剑客”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处于三足鼎立状态,其中方形电池的市场份额领先于软包和圆柱,但总体相对平衡。而如今这种局面已悄然发生改变,三足鼎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从2018年上半年的装机量上来看,方形电池已经对圆柱和软包电池形成绝对碾压之势,总量远超过圆柱和软包电池之和,继续保持动力电池最主流类型地位。 方形电池愈发显现“统治者气质”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5.52GWh。其中,方形电池以11.75GWh占比75.7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方形电池
- 习惯上,我们所说的三元材料一般是指镍钴锰酸锂NCM正极材料(实际上也有负极三元材料),Ni、Co、Mn三种金属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配比得出不同种类的三元材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三元锂电池 三元动力电池
- 制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辆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关键技术有很多,车用储能技术肯定是最卡脖子的瓶颈技术。经过长期的演化,车用储能电池技术也演化出了多种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锂电池 电动汽车
- 现在国内汽车动力回收产业刚刚起步。2015年,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为2%,以现在的回收产能根本无力负担2020年预计的12万~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池回收 回收技术
-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高温热失控为主),讨论影响电池安全性的各种因素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池安全 热失控
- 在政府要强制实行油耗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的大背景下,大量车企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开发上市计划,并且要持续上量。为了满足这一系列的计划,在PH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池管理 新能源汽车
- 近日,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安全研究室、欧阳明高教授项目组与创为新能源达成合作研发意向。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清华大学 锂离子电池
- 2016年底,工信部出台《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八条提出,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GWh瓦时。消息一出
- 关键字: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 产能 门槛
动力电池介绍
动力电池就是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能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1、电池盖 2、正极----活性物质为氧化钴锂 3、隔膜----一种特殊的复合膜 4、负极----活性物质为碳 5、有机电解液 6、电池壳 1、高能量(EV)和高功率(HEV); 2、高能量密度; 3、高倍率部分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