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上午消息,英特尔手持设备业务部总监Sunil Kaimal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英特尔希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建立统一的平台,让软件开发商不必在多个标准平台上开发产品。
Sunil Kaimal认为,未来英特尔的杀手级应用是互联网。不过,他指出,PC行业能发展起来是因为在标准平台发展起来的,平台的统一使得PC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手机上的标准很碎片化,软件开发商不得不面对多种标准,英特尔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他还表示,除了提供统一的标准平台外,英特尔将努力提高用户在移动手持设备上的上网
- 关键字:
英特尔 移动互联网
- 苹果意外在9月初向NAND Flash大厂下订单,导致NAND Flash供给大幅吃紧,预计在2009年11月底之前,缺货情况仍无解。现在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力士(Hynix)、美光(Micron)产能都被苹果包下来,另外存储器模块龙头大厂金士顿(Kingston)则是包下英特尔70%的NAND Flash产能,双方成为长期合作伙伴,显示未来全球4大NAND Flash厂能释出的产能相当少,缺货潮将延烧到11月。
存储器业者表示,这次NAND Flash缺货潮相
- 关键字:
英特尔 NAND 存储器
- 据路透社报道 英特尔已降低了其面向移动设备的芯片平台“Moorestown”功耗,此举大大提升了其抢占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设备芯片市场份额。
此前有分析师表示,与基于ARM Holdings架构的平台相比,英特尔的芯片及芯片组平台对于便携消费电子设备和手机来说,功耗太大,但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常安南(Anand Chandrasekher)对路透社表示,公司已接近解决这一问题。
在手机行业,电池续航时间通常是一个重要指标。上月,诺基亚一名高管曾表态称,ARM目前在功耗控制
- 关键字:
英特尔 移动设备 Moorestown 消费电子
- 近日英特尔否认他们正在减产Atom处理器,并加大超低电压CULV处理器的产能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根据此前一些台湾媒体的报道:英特尔正在调整产品策略,并打算减产Atom处理器,因为上网本使得英特尔的获利降低了,并逐步提升CULV笔记本的产能。而日前英特尔的发言人Suzy Ramirez宣称:他们没有减产Atom出货的计划,事实上他们还在尽一切努力满足Atom处理器市场的需求。
目前Acer、华硕、微星以及Quanta的笔记本出货量中20%-30%已经被上网本占据,所以减产Atom处理器显
- 关键字:
英特尔 Atom 处理器
- 芯片厂商英特尔正在物色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人选。它在9月14日宣布了一项人事变动,使得首席执行官接班人之争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英特尔现任首席执行官欧德宁今年才58岁,至少还可以工作7年的时间。虽然英特尔在寻找首席执行官接班人问题上并不存在客观压力,但是它还是提前开始作准备了。董事会也已经修改了公司首席执行官退休年龄的相关规定。英特尔在声明中表示,重组可以让欧德宁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企业战略上,将他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此次人事变动还可以理顺公司管理层结构,开始让新一代高管负责更重
- 关键字:
英特尔 芯片设计 消费电子
- 9月14日,记者从中国台湾地区上游主板厂商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今年8月以来,英特尔对市场上一直销量畅旺的G31、G41、P43等低端芯片组,开始有意缩减供应,进入9月这种缺货状况依旧没有好转。
与此同时,英特尔支持全系列酷睿处理器的Intel P55、X58、P45等中高端芯片组则一直供应充足。
种种迹象显示,面对上网本等低端CPU带来的“旺丁不旺财”窘境,英特尔正试图重塑其处理器产品体系。
IDC最新出炉的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英特尔X86处理器出货量同
- 关键字:
英特尔 Atom 处理器
-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周一发布报告称,英特尔第二季度在全球微处理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80.6%,创下四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iSuppli报告显示,受PC销售略微增长的推动,英特尔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较第一季度的79.1%增长1.5个百分点,达到80.6%,创下自2005年第三季度82.4%以来的最高水平。AMD第二季度市场占有率为11.5%,低于第一季度的12.8%,以及去年同期的11.9%。
iSuppli首席分析师马修·威尔金斯(Matthew Wilk
- 关键字:
英特尔 微处理器
- 英特尔将把上海浦东工厂整合搬迁时间表提前。近日访川的英特尔中国大区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公司原定于明年2月完成的整合计划提前到今年10月以后,最迟在11月底,成都新生产线能正常投入生产。届时,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产能将增加25%-30%。
抓住市场回暖机遇
今年以来,半导体市场持续反弹,目前市场需求已接近金融危机前的出货水平。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总经理麦贤德表示,如今,英特尔成都工厂满负荷生产,原定20亿美元年出口额现已完成。随着市场回暖,英特尔成都公司今年出口额有望达到26亿美元。
因
- 关键字:
英特尔 封装测试 晶圆
- 英特尔周一宣布了一项重大的重组计划,主要目标是加强该公司开发和生产微处理器的能力。
英特尔同时还宣布公司老将、高级副总裁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 离职。基辛格此前担任英特尔数字企业业务部的联合经理,并在该公司的研发活动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据数据存储公司EMC周一披露的消息,基辛格将加盟该公司,担任总裁及信息基础设备产品部的首席运营官。
英特尔股价目前下跌1.1%,EMC跌0.8%。
英特尔公告称,公司的主要产品业务部门,从个人电脑、服务器到移动技术,将整合为
- 关键字:
英特尔 微处理器
- 调研公司iSuppli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英特尔全球处理器市场份额达到了80.6%,创四年来新高。
受PC市场需求反弹推动,英特尔第二季度市场份额为80.6%,高于今年第一季度的79.1%和去年第二季度的79.2%,创四年来的最高点。2005年,英特尔曾创下82.4%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AMD市场份额下滑至11.5%,低于今年第一季度的12.8%和去年第二季度的11.9%。
iSuppli分析师马休-威尔金斯(Matthew Wilkins)称:&ldquo
- 关键字:
英特尔 处理器 PC
- 9月14日,英特尔宣称正在抽样测试新款Nehalem平台芯片,处理器代号为Jasper Forest,该处理器将成为新的里程碑,可以打造更小更高效的芯片组。
英特尔数字企业集团副总裁史蒂芬·史密斯(Steve Smith)表示,在新芯片中,英特尔首次集成了I/O集线器,不再需要独立的I/O控制器。另外,它还可以降低能耗,节省主板占用的空间。在测试中,英特尔选择了基于Nehalem架构的新四核处理器,相比旧产品功耗降低27瓦。主板I/O集线器是连接不同组件的接口,集成于Xeon的I/
- 关键字:
英特尔 Nehalem 处理器
- 9月14日消息 英特尔公司在官方网站上宣布了几项公司重要的组织变更,对其业务进行重组,以将其所有主要产品部门整合,组成一个新分支Intel Architecture Group,并任命公司副总裁西恩·默洛尼(Sean Maloney)和戴迪·佩尔莫特(Dadi Perlmutter)领导该分支。
西恩·默洛尼将负责业务和运营,戴迪·佩尔莫特将主管产品开发和构架,所有基于英特尔构架的产品部务以及相关的开发和营销团队的所有主管都
- 关键字:
英特尔 微处理 无线 云计算
- 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是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和英特尔 酷睿 i5 处理器的独有特性。该技术可以智能地加快处理器速度,从而为高负载任务提供最佳性能——即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性能以匹配工作负载。
什么是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
当存在足够的主频提升空间时,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支持一个或多个处理内核以高于额定频率的频率运行。由此可支持处理器根据应用程序的强度自动、灵活地提高处理器性能,无需用户干预,处理器即可自动、智能地完成运行主频提升这一工作。
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的
- 关键字:
英特尔 酷睿 i7 i5
-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周一发布了首款Core i5处理器,这也是Nehalem架构发布1年来,首次面向主流PC产品推出新品。
周一发布的Core i5-750是一款四核处理器,主要面向以多媒体娱乐为主的台式机。这是首款定价面向主流PC用户且采用Nehalem架构的处理器。据悉,Nehalem架构不仅速度更快,而且能耗效率更高。
作为首批Nehalem处理器,Core i7处理器于去年11月发布,其售价约为1700美元,主要面向游戏发烧友和高端用户。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还发布了首批基于Neh
- 关键字:
英特尔 Core i5-750 32纳米
- 根据国外媒体爆料,NAND闪存芯片制造商以及英特尔的合作伙伴美光科技可能会收购英特尔投资的NOR闪存制造商Numonyx。
这将使得英特尔能够摆脱掉Numonyx,而美光则可以藉此进入NOR闪存业务,并获得Numonyx的phase-change memory技术。
Numonyx是英特尔的合资公司,英特尔拥有其45%的股份,意法半导体持股49%。金融服务公司Francisco Partners持有其余股份,并在Numonyx 2008年成立时投资了1.5亿美元。闪存业务对英特尔和意法半导
- 关键字:
英特尔 NAND 闪存芯片 智能手机
英特尔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 英特尔!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 英特尔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 英特尔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