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市场分析 > 俞忠钰:以内需市场为突破口实现中国IC业大发展

俞忠钰:以内需市场为突破口实现中国IC业大发展

作者: 时间:2009-10-22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的冲击非常大,但以中国内需市场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国产业将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中国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充满信心地指出。在IC CHINA2009召开前夕,俞忠钰就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以及产业发展的策略和重点等热点话题,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专访。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140.htm

  全球半导体业进入变革和创新时代

  记者: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你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半导体产业发生哪些改变?你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有怎样的看法?

  俞忠钰: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正在出现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的现在已经显现出来,有的还没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需求产生了变化。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向前发展,网络通信、消费电子仍是驱动IT市场的活跃因素,同时又在萌生新增长点;另一方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市场对节能降耗产品和新能源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半导体产业必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变革。

  第二,全球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正在进入新阶段。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技术难度和投资强度空前加大,以至于有人惊呼:半导体已进入微利时代。5年以前,全球微电子专家在编写“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2005年版)”时明确指出:一方面,集成电路技术将继续沿着前进,追求技术按比例缩小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关注以外的发展(moreMoore’s),而且其重要性越来越强,这就是产品的多功能化,把数字的功能和非数字的功能集成到紧凑的系统中,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专家认为,今后需求驱动的力量比技术驱动的力量更强大,功能多样化的产业特质将越来越成为主流。

  第三,新能源和节能降耗产品技术成为开发热点。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半导体巨头纷纷投身到节能应用中,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和节能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在这种大趋势下,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各大半导体企业正在加快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记者: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半导体产业并没有放缓技术研发的脚步,也没有改变竞争加剧的状况。最近,业界又传出研发450mm硅片的消息,你怎样看待450mm技术?中国是否应该对此关注和跟进?

  俞忠钰:对450mm技术,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是投身450mm技术研发的时候,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国际巨头以各自的方式,表达或提出这一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450mm技术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开发450mm技术需要大量投资,如何才能收回这些投资;究竟哪些产品需要450mm技术,用多快的速度跟进到450mm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因此很多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更有企业认为,发展450mm技术是少数半导体企业为追求超额利润从而垄断市场的行为。

  我认为对中国来说,现在最重要和最迫切的是把300mm技术做得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把300mm生产线建设成为可以持续赢利的生产线。

  以内需为突破口IC业将进入新的黄金期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IC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令人欣慰的是,国内IC设计业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9.7%的增长。为什么在制造业和封装业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设计业可以一枝独秀?

  俞忠钰: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力。由于我国IC设计企业大都面向国内市场,在我国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良好市场契机下,一批设计企业抓住内需市场机遇,实现逆势增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