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光伏融冰的希望在中国
光伏业界一直有"拥硅为王"的说法,在此前数年的暴利时代,作为光伏产业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持续飙涨,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得硅者得天下"奉为铁律。尚德亦不例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6851.htm施正荣坦承,2008年9月、10月间,尚德"确实提前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价格在每公斤350~400美元间,当时备料的价格确实"有些不太恰当"。2008年10月起,硅价开始暴跌,11月即跌至每公斤200美元以下,跌幅达50%。尚德2008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跌至0.6%。
《投资者报》认为,另外一个导致尚德利润下降的原因,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尚德外的其他多晶硅光伏电池企业,也同样遭遇了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
在美国上市的其他两家中国太阳能公司的毛利率下降速度比尚德还要快。江西赛维(LDK)的毛利率由2006年的35%,两年后降至1%,2009年第一季度甚至是-6%;而中电光伏(CSUN)的毛利率则由2006年的10%下降到2008年的-2%。
阴霾缝隙中的阳光
2008年底,尚德建成了全球最大面积光伏幕墙的建筑,6900平方米的墙体上,光电板满布,形如展开的双翼。西翼为研发中心,作为尚德的总部,供日常办公使用;东翼是活动中心,为员工康乐休闲而设。依附在既有厂房南立面的这座建筑,被起名为"尚德生态大楼"。
7月的这个周末,并没有员工从这栋大楼的两翼涌出,即便是厂区的其他通道,也鲜有车辆和人员出入。据当地出租车司机讲述,从2008年冬天以来,这里周末基本没有活,他也很少来这附近。
2008年11月下旬,尚德发出预亏公告,施正荣开始带领尚德减产、裁员,并且缓聘2000名新员工,但却依然未能力挽狂澜。2008年全年,尚德售出太阳能产品497.5兆瓦,低于预期的550兆瓦。
2009年一季度,情况似乎有所缓解。当期,尚德的销售收入3.16亿美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24%。《投资者报》发现,尚德在2009年一季度出货量微减,单位出货价格也环比下降约15%,这是导致其销售收入下降,同时净利润同比下降87%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尚德净利润仅为590万美元,但较上一季度已经扭亏为盈。尚德与投资机构分析师的2009年第一季度电话会议摘要中公布,一季度毛利率为17.8%,相比去年四季度0.6%毛利率大幅上升,主要由于硅料成本及非硅成本下降、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情况似乎在好转,阴霾缝隙中露出的阳光会否稍纵即逝?仔细分析尚德财务报表,《投资者报》发现,其一季度业绩有些疑点,因为其中超过1亿美元来自其一季度刚刚投资的一家子公司--GlobalSolarFund(GSF),收入占比高达31.83%。扣除这家子公司的净收入贡献,尚德一季度净收入环比实际降幅达到了48%。
对此,施正荣并未做出详尽的解释,只是简单地表示,是尚德投资的一些公司在开拓市场,并承诺此项收益是可持续的。"这本身也是我们自己开拓市场的一个策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有这笔收入,可能这笔收入还会更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