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太阳能“倍增计划”启动:60亿元攀登“微笑曲线”
“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成本将再一次大幅度下降。”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5543.htm作为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宋登元曾经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丁?格林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多年,在他的同事中,不仅有无锡尚德的CEO施正荣,也有江苏南京中电的赵建华——国内光伏产业的巨头,大都出身于这个世界上最出名、技术最先进的实验室。
宋登元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层次,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对于2009年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技术和成本的压力是空前的。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体硅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
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主要来自多晶体硅料和非硅成本两部分组成。2008年以前多晶硅市场价格在400美元/公斤时,硅料占到了整个太阳能组件成本的70%,即使今天硅料价格跌入100美元以内,硅料成本仍占整个组件成本的50%左右。
宋登元介绍,英利生产线的各个环节上,英利大概应用了320多项技术,不仅实现了大规模光伏组件全产业链自动化生产,还将组件的单瓦耗硅量和非硅成本降到了最低。
在宋登元看来,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差距不大,而且在某些技术上,我国企业还有一定的优势,这将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最有利的一点。
经过不断努力,英利已完成多个创新项目,180微米硅片切割等300多个创新项目,电池转换效率稳定保持在16.1%,成品率保持在98%以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宋登元说。
“麻烦不再是麻烦”
启示:一个产业的安全,不仅仅在于市场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也在于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
总投资126亿元的“六九硅业”一期年产3000吨硅料生产线将于今年9月底前正式投产,后续工程也正在运作之中。
在光伏业内人士看来,这是英利一张令人羡慕的“王牌”。到2012年全部工程完工之后,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这家硅料生产企业,将进一步降低电池组件的生产成本,增强整个产业链条的安全系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