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年液晶热恋始末
但是合肥决定上马这条六代线,主要还是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据DisplaySearch的统计,按TFT-LCD面板的面积计算,2007年生产能力约0.846亿平方米,预计到2016年,至少需要2.31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增长1.74倍。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415.htm由于国内产业规模总量还在继续提升,市场需求广阔,利润空间也较大。预计一条TFT-LCD生产线如果正常运行10-15年,整体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好的,同时带来的是社会效益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
《21世纪》:液晶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政策密集的产业。目前,合肥六代线的资金筹措情况如何?
王厚亮:资金筹措的确是合肥六代线得以成功上马的关键,经过合肥与京东方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出资比例,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市投融资平台、新站开发区国资公司共同出资,并争取省里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
可以透露的是,目前175亿元资金已经落实到位,合肥市财政落实了45亿,新站开发区落实15亿,京东方通过定向增发募集30亿,省里“861”计划拨款5000万,其余部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银团贷款。
此外,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中首个具体落地实施的高世代液晶项目,国家对液晶面板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也会有部分将支持合肥项目。
避免重蹈上广电覆辙
《21世纪》:最近上广电资不抵债,市场传言其进入托管程序。这无疑给由地方政府和国企主导发展液晶面板提出了一个挑战。合肥六代线如何从中吸取教训?
王厚亮:在合肥发展液晶项目上,我们双方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评估、考虑、磨合的,最为主要的是合肥领导班子从上到下一门心思要把液晶搞起来。液晶六代线项目历经五年得以成行,最终因素也是人。
另外就是之前一再强调的液晶核心技术,上广电就是因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业务发展上摇摆不定。而合肥搞液晶始终把握一条,就是要握有核心技术,之前合肥领导班子也曾问计于京东方是搞六代线还是直接上七代线,京东方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最终评估认为上马六代线在技术、生产及营销的自主掌控上更有把握。
《21世纪》:有没有考虑到,合肥六代线项目建成时,日韩、台湾地区的面板生产线已经继续向8代、10代等更高世代线升级,而六代线届时可能面临他们的价格战围剿?
王厚亮:合肥六代线预计明年四季度投产,主力切割19-37英寸液晶面板,届时这部分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将是市场中需求量最大也是价格最有优势的产品。
同时,仅海尔、长虹、康佳三家彩电巨头,未来3年内在皖形成的液晶电视产能就有1000万-1100万台,合肥六代线量产后与这些下游企业配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此外,日韩、台湾面板企业走向更高世代,其主要产品将优先覆盖高端市场,对中小尺寸面板的直接价格冲击并不会过于明显。加之中国内需市场不断扩大,配合家电下乡、3G通信应用启动,六代线未来适合供应的面板市场很大。
《21世纪》: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是不是中国发展液晶产业的一个契机,中国如何才能借助这个机会发展成为继日韩、台湾地区之后的全球面板业第三极?
王厚亮:经济有规律的波动是市场的正常现象,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与行业下行的双重挤压下,必然会产生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格局大调整。
当前是整个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一个超越和转折的好时机,合肥液晶六代线也是中国政府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电子信息业振兴计划中首个具体落实的项目。不但一举使合肥区域经济地位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液晶产业在新一轮产业上行周期到来之前,抢占了重要的战略位置。
纵观液晶产业发展,在10年前,中国台湾地区液晶面板厂商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韩国液晶面板不愿扩大产能的机会,逆市而上奠定了与日本、韩国鼎立的局面。如今,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带动下,中国大陆液晶企业绝对有机会复制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