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年液晶热恋始末
若合肥建设液晶显示屏生产基地,将加快三家企业向高端液晶电视进军。反之,这些企业有可能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考虑,将现已布局在合肥的电视机生产能力向既有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迁移,对合肥家电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将产生致命冲击。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415.htm此外,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以及汽车电子,也需要上亿片各种尺寸的TFT-LCD液晶显示屏,液晶六代线项目的实施,必将能推动合肥市家电产业和经济的整体扩张。
《21世纪》:为什么会选择与京东方合作?
王厚亮: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领域,上广电的核心技术被握在日本NEC手中,昆山龙腾光电的技术班底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京东方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掌握液晶面板核心工艺和产品技术的企业,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获得了液晶显示器的全部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我们相信,只有寻找真正掌握液晶核心技术以及生产线建设运营经验的企业,才能够帮助合肥实现液晶带动家电产业升级的目标。
合肥的投资细账
《21世纪》:除了合肥要通过向液晶面板升级留住下游整机企业的因素外,合肥在上马六代线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过该项目是否适合在合肥发展?
王厚亮:合肥在发展液晶面板产业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是资源和成本优势。液晶项目用电量约为150000KVA,相当于北京全市的1%,需要两座22万KVA变电站不间断供电,或自备电厂;用水量为22500m3/d,相当于北京全市的千分之四。与北京相比,合肥水、电资源丰富,且价格只相当于北京的50%左右,人工成本也仅相当于北京的50%,另外由于靠近三大电视机生产厂,物流成本也比较低。
二是配套优势。乐凯公司已经在合肥投资生产TFT-LCD用各种薄膜和偏光片,在液晶面板生产成本中约占30%;芯硕半导体的光刻机也可用于液晶显示器制造;合肥市现有的几百家电子元器件企业也可以为项目提供配套。
三就是你提到的下游客户优势。经与海尔、长虹和康佳等整机厂沟通,他们都迫切希望合肥设立液晶显示屏工厂,以便就近为电视整机配套。
当然,就劣势来讲,一方面是合肥发展液晶产业落后于现有的国内几大液晶基地,产业链的配套建设还需要提速,产业集群效应还有待增强。另一方面,合肥地处中原,虽然1小时经济圈内已有十大家电巨头落户,但未来产品供应全国乃至亚洲市场,物流配套仍需加强。此外,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虽然众多,但是液晶显示专项人才比较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还有所欠缺。
《21世纪》:液晶面板是一种产业链长、对GDP拉动效应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有人认为,地方政府争相上马六代线是出于GDP增长的考虑。是这样吗?
王厚亮:从京东方五代线的实际运行来看,其对当地的投资拉动是1:6,产值拉动是1:4。该项目在合肥开工建设的3-5年里,将另行带动300亿元的工业投资,达产后每年产值800亿-1000亿元。合肥用3-5年打造一个1000亿元的高技术产业,从投资到达产的速度远快于传统产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