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竞争使移动市场进入存量争夺
话音与数据共同增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203.htm增值业务重要性凸显。中国移动2008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达1134.44亿元,增长23.8%,占总收入比例从2007年25.7%上升到27.5%。中国联通数据增值业务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加20.2%,占移动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4.9%,占收比比2007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网舟咨询咨询顾问高春生分析指出,在同时强调移动和宽带的3G时代,主要竞争点将不再集中于包括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在内的传统业务,而在于运营商推出的应用产品,“哪家的应用业务最受欢迎,哪家就能打赢这场3G争夺战”。
中国移动把思路定在了“融合”,而切入的业务则是移动宽带,重点是TD上网卡业务。在开展TD业务的初期,中国移动的业务规划既包括典型3G业务,也包括2G增强型业务。但是,以3G特色业务为内容的营销推广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经过调整后,中国移动将基于数据卡的无线宽带接入、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纳入其五大重点业务。
对中国电信而言,其移动增值业务的“底子”更“薄”:其中收购CDMA业务后增加的移动增值服务收入为14.69亿元,仅占其总增值业务收入9%。中国电信因此决定,将传统互联网上的优势引入移动领域,建立“互联网手机”经营模式。
中国联通移动互联网思路似乎不是非常明确,但提出了2G、3G协调发展的思路。常小兵表示,提高GSM增值业务的渗透率,确保2G、3G业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成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增值业务收入呈现较好增长趋势,话音收入依然还是运营商移动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语音收入都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但用户的MOU值(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和ARPU值(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德瑞电信咨询总监王晓莉指出,“为保持收入的持续增长,运营商不会放弃对语音业务的开发,相反还会开发更多语音增值业务,从而带动语音业务量增加。具体而言,将会通过短号集群网,圈子通话,国际漫游套餐,亲情套餐,话音+流量等多种形式提升话音收入。”事实上,运营商为了阻止语音MOU下滑,做了很多工作。在即时通信和SNS领域,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进行了不同尝试,这些尝试或许不能直接增加业务收入,但必然能够提高基础语音业务的业务量。
争夺控制权
随着移动互联网成熟,运营商已经意识到移动业务发展的关键是用户界面的控制权。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建设其移动商店。而此前,中国移动入股凤凰实现内容领域的延伸、力推飞信、无线音乐俱乐部,则是实现其向应用领域的延伸,并向开发OMS实现平台领域的延伸。
中国电信则是和微软携手,推进天翼Live。据了解,天翼Live能够实现用户间的语音和文字沟通。根据中国电信计划,天翼Live可以实现电信热点登录、“我的e家”拨号以及天翼卡登录等功能。“在此平台上可以实现至少3个业务,天翼Live则实现了中国电信部分业务平台的整合。”王晓莉表示。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与苹果就引入iPhone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成功,中国联通或许能够直接借助iPhone带给用户新的3G体验。
王晓莉指出,平台之争在于融合。以中国移动为例,其邮箱业务、音乐业务、即时通信业务未来能否同时快捷地呈现给用户,给用户更友好的界面,将是其成功的关键。
可以看出,这场战争并不是运营商所独有的:终端商、互联网巨头,乃至软件提供商都是竞争者;运营商必须要应对产业链其他领域的“巨头”。运营商要想在互联网领域有所作为,将更多的增值业务聚合在一个开放的平台系统中将是其必然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