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两面夹击 国产手机上演“无间道”
——
近年来,依赖渠道和低成本优势的国产手机厂商,并没有在日益扩大的低价手机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而面对新兴的2.5G多媒体手机市场带来的第二次换机高峰,一向了解本地市场和熟悉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某些国产厂商,也连连失利。
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06年,国内移动终端市场产销两旺,全年产量达4.5亿部,占全球手机产量的40%左右;全年销售量达到1.38亿部,同比2005年增长45%。但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的整体竞争能力却依旧不强。截至2006年第四季度,国产手机份额下降到24%,但全年份额在30%左右。还能维持全年30%左右份额的原因,一是由于某几个国产手机品牌表现尚可,还有就是众多新生力量,如金立、万利达、国虹等品牌的加入。
有业内人士认为,“洋品牌国产化,黑手机正规化,国产手机黑化”是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写照。此言失之偏颇与过激,但也多少道出了目前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的一些问题。
洋手机、黑手机两面夹击
2006年,洋手机品牌凭借低价策略深入二、三线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与中国移动捆绑推出几款手机,价格不过300多元。借助移动的渠道,洋品牌加强了对低端的渗透,使得国产品牌曾引以为豪的二、三级以下渠道优势不复存在。而一些没有生产牌照的黑手机,则成为某些手机渠道所谓的香饽饽。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从深圳梅林到下沙,到处都是手机配套相关产业,车公庙简直是中国手机品牌的CBD,基本上二、三线的国产品牌都聚集在这里,还有没牌照的黑手机。黑、白手机人员、采购等方面互相渗透。好像这个行业只有傻子才赚不到钱!”
在深圳车公庙附近,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手机圈内人士。记者就正好遇到一位自称做黑手机的从业者,他甚至公开承认:“我们就是外界俗称的黑手机,国内市场做不了,我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出口到亚非拉国家。中亚和非洲市场最火,东南亚一般。”
黑手机为什么会如此猖獗?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一位员工坦言:“单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讲,存在就有原因。黑手机泛滥是因为其误导了消费者,而品牌手机需要做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告诉消费者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但此前品牌手机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国家放宽手机牌照之后,国内手机市场将涌现更多新秀,期间必将经历一个洗牌过程,如何生存是每一个国产手机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记者担忧的是,一些以前没有牌照但具一定生产规模的手机厂,在拿到牌照后,是否会将以前不太正规的手段继续延用下去?
黑手机曾经的“绝招”
据某国产品牌手机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原先黑手机一般有“三快”的特点:模仿快、出新快、转正快。由于不需要发票、不需要入网、不进行广告宣传,这些黑手机比国产品牌手机厂家的产品至少要便宜30%以上。一些经销商被这样巨大的价格落差吸引,转而非法主推黑手机。
黑手机制造者一般没有自己的研发与设计人员,而是采取跟随战术,从外型、功能上,以最快速度抄袭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手机型号。现在市场上被模仿与仿造最多的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CECT的产品,其中诺基亚的倾城系列是黑手机模仿的第一代对象,许多黑手机甚至连品牌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如MOTOLARA、NOKJA等。CECT也因为其稳定的品质受到黑手机的侵害,成为深圳黑手机最“钟爱”的非法贴牌品牌。
据记者观察,在国产二三线品牌手机中,后来也出现了明显模仿国际著名厂商手机外形的事例,比如去年国内某厂商就因此被诺基亚起诉。
其次,因为研发有公版的支持,外形抄袭热销品种,在生产上缺少检测环节,黑手机的新品推出速度也远胜国产品牌手机。国产品牌手机因为有软件开发、开模、检测等环节,一款手机的推出至少需要三个月,而其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这个周期就更不可预期。等推向市场时,这种型号可能已经过时。而黑手机却凭借公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开模,马上向各地推广。有专家向记者表示,正因为缺少必要的检测环节,多数黑手机在辐射、电阻、质量管理上完全不过关,对人体危害大,极具潜在威胁。“比如许多黑手机用的金属外壳,因为没有监测与监督,手机产生的辐射会借助金属外壳放大,对人体危害很大。一台检测设备通常要100万美元一台,黑手机制造者惟利是图,为了节约成本便不去购置。”
说到有人购买黑手机的原因,有知情人士透露:“有些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却完全没有品牌意识,特别是在农村市场。而经销商得到的好处要比卖正规国产手机多得多。至于保修问题,黑手机通常会比正规国产手机多一两部返修的备用机给代理商。因为有利润支持,代理商就可以维系维修成本。”
以前,黑手机往往暗地里找一个品牌贴牌,或者干脆自己仿制“三码”、“五码”。而在手机牌照政策出现宽松化趋势后,合法的手机制造商会更多。受这股生力军的影响,想继续非法经营的黑手机厂商将很难再有立足之地。
练好内功 开创国产手机新局面
“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在发展中缺乏长期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战略。”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2001年初,TCL推出世界第一款钻石手机,一时轰动业内外,也带动了TCL手机在市场的迅速热销。2002年,TCL手机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净利润12.7亿元,排名仅次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家国际手机巨头,并就此开启了“一款手机救活一个手机厂家”,甚至“一款手机启动了国产手机兴起”的狂潮。
有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在前,国内厂商纷纷上马手机项目,而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是不少国产手机厂商的典型特征之一。当时请明星代言、企业出书、媒体热捧、神化厂商领导,制造出盛世景象……可随后,就出现了2003年之后的国产手机低谷。“近年来国产手机出的型号很多,但没几款消费者能记得住的。有时某款卖得不错,后续产品却跟不上来,因此无论是外形还是操作系统、风格都不能真正自成一派,夏新A8就是一例。”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是国产手机失去市场优势的重要原因。“当时大部分的手机厂商并没有把精力放在研发上,而是直接从手机设计公司拿方案。”一位手机厂商高层告诉记者。
痛定思痛之后,面对黑手机猖獗之势,国产手机开始卧薪尝胆,苦练内功。
在国产手机阵营里,多普达、夏新、联想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而TCL也在今年第一季度宣布扭亏。尽管其中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阿尔卡特在海外的业绩,但TCL国内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TCL仍在苦练内功,等待时机,特别是借3G市场的启动,国产手机会迎来新的春天。
据了解,中兴通讯今年将打破以往与运营商捆绑的惯例,向传统手机渠道拓展,特别是在中兴通讯占据国内TD-SCDMA运营商市场份额过半时,其3G手机必然会寻找更多的渠道,为国内市场增添新的生力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