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市场分析 > 全球制造业复兴下的中国抉择

全球制造业复兴下的中国抉择

作者:时间:2015-12-22来源:经济参考报收藏
编者按: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开始努力转型升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将视野瞄准了全球市场。

  国际合作创造捷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4697.htm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法国的“未来工业法国”等。专家建议,中国宜乘制造业复兴的全球东风,寻找具备先进经验,互补合作的成长伙伴,为制造业升级开拓捷径。

  加强与经贸关系密切的传统制造业大国的合作是可取路径。比如刚刚与我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并刚刚协调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突破的法国。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马社表示,中国应利用法国先进技术和服务对接中国“十三五”改革需求是主要方向,而工业制造业的战略对接更正当其时。

  马社说,“十三五”期间,在加快中国制造业改革的背景下,法国的“未来工业”计划可以和中国的“”对接。法方工业代表表示,法国工业计划,比德国“工业4.0”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马社表示,希望尽快在中国选取试点城市进行工业合作对接。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认为,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是“”的核心思想,这与“德国工业4.0”、法国“未来工业”计划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是谋求生产方式的数据化。

  据顾山介绍,法国的一些企业已先行与中国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他举例说,法国软件巨头达索系统已在3D系统设计方面与中方展开了合作;施耐德集团在低耗能建筑方面与中国进行了接洽,其他还有智能交通等项目。

  从当前大国关系背景看,中欧关系热度逐年提高,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经贸往来密切,投资商业活动频繁,为更具体的制造业合作升级创造了条件。

  制造研发领域层面,欧洲专业的平台和我国有对接潜力。2015年6月第17次中欧峰会期间举行的创新合作对话上,双方就设立欧盟-中国联合资助机制达成共识,并在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委员卡洛斯·莫达斯今年9月访华之际正式宣布。

  中国科技部日前发布了中欧科研创新联合资助机制首轮项目征集方案,为深化双边科研创新合作奠定了基础。首轮项目征集活动将协助成功入选“地平线2020”2014/2015年度工作计划的中方申请者以及向2016/2017年度工作计划提交申请的中方机构,向科技部申请联合资助资金。这一活动支持中方机构的领域以工业制造业技术为主,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空间、航空、能源、交通、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实际上涵盖了“地平线2020计划”中“领先产能和产业技术”、“社会挑战(安全主题除外)”、“未来新兴技术”、“科研设施”、和“科研创新人才交流计划”领域的所有课题以及欧洲核能研究课题。

  资本运作层面,业界专家表示,在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传统的工业优势可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更多地为我所用。

  跨境并购咨询机构高道资本合伙人陈也向记者表示,对欧洲制造业大国来说,“”战略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会很自然的挑战这些国家的传统强势领域。中国的高铁,港机,通讯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如果欧洲诸国处置得当,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欧洲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企业即使有领先技术,也很难实现大规模应用。最合适的方式是和中国企业合作,利用中国的资本和市场,拓展其全球业务空间。”

  陈也指出,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欧洲企业,是制造业提升的一个理想捷径。“获得的不单是欧洲企业几十年的积累,和现成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稳定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资源。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能够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格局中。”陈也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