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中国制造”的含义怎样被颠覆?

“中国制造”的含义怎样被颠覆?

作者: 时间:2015-07-07 来源:中华铁道网 收藏
编者按:中国制造正在逐渐拜托摆脱以往靠出售低廉的劳动力盈利的旧模式,成为高科技、高质量以及创新的代名词。

  曾经一时错误的“价值观”,让如今的“”标签依然存在着负面含义。然而,随着人们对品牌意识、质量、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含义正在被颠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885.htm

  6月7日,有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高铁怎样进军德国:造价低领导人亲任推销员》的文章。文中表示,德国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德铁”)董事海克·汉纳加特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透露,德铁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内,在中国采购列车及配件。身为“制造强国”的德国,向中国采购列车及配件,不正是对“”极大地肯定吗?引用文中汉纳加特的一句话:“中国制造意味着低质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较于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日本的川崎重工等早已纵横国际市场多年的巨头,中国高铁无疑是“后起之秀”。在我国高铁发展的初期,中国也曾向这些企业引进一些技术。然而,凭借着“锐意创新”和“不服输”的精神,中国不过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就让“中国高铁”这张名片享誉中外,足以体现我们华夏儿女过人的智慧。其中,国家领导人对“高铁”的高度重视,也是让中国高铁迅速“走出国门”,打开海外市场的极为重要因素。从中足以看出,如今的中国市场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高科技、高质量”正在代替以往靠“走量”创效的旧模式。

  虽然中国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3-1/2,但对于“高速列车”这一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物品来说,配件的质量是和列车运行安全紧密挂钩的,谁也不敢拿人们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因此,德国更看重的还是中国列车及配件的质量和性能,价格和高交货率是为其加分的亮点。

  中国高铁的成功,让国人和世界看到了如今市场经济对质量和高科技含量的需求,从而成为了激发国人制造转型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华为、联想等企业就凭借自主创新和质量优势稳居世界500强。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依靠科技和创新的力量让自己的名字为世界所熟知,并带领着中国众多的企业一起,摆脱以往靠出售低廉的“劳动力”盈利的“旧模式”。让“中国制造”像中国高铁一样成为“高科技”、“高质量”以及“锐意创新”的代名词



关键词: 中国制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