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Fitbit可穿戴第一股上市 中国企业还有多远?

Fitbit可穿戴第一股上市 中国企业还有多远?

作者: 时间:2015-06-22 来源: 凤凰科技 收藏

  美国时间周四早,纽交所迎来了可穿戴设备第一股——,此次IPO是美国今年以来规模第三大的IPO。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117.htm

  《福布斯杂志》评论这是2015年最令人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之一,市场对于这家公司也反馈出了超预期的评价:开盘价每股30.4美元,较每股20美元的发行价上涨52%,共计发行3657.5万股A类普通股,公司估值达62亿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的上市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的可穿戴市场都会起到正向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专攻运动健康管理 先行布局线下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生产健身腕带,目前拥有579名员工,2008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先后推出了命名为Tracker、Ultra等系列产品,这些腕带主要有计步和卡路里消耗等健身信息追踪功能,售价从60美元到250美元不等,与去年首次实现盈利,截止今年3月底Fitbit已经拥有950万付费活跃用户。

  计步器本身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产品,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前,而Fitbit的成功则在于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用户数据。

  Fitbit重新在计步和社交之间建立了关系,按照官方给出的产品介绍,用户在佩戴Fitbit运动完毕后,所有的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云端,然后自动生成一系列专业的分析报表以供用户分享到社区。

  此外,Fitbit还能够记录用户进食的卡路里情况,打通对运动、饮食、健康三个方面的监测,形成一个针对能量摄入与输出的闭环结构,从而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因而便开始一些管理健康的增值服务。

  作为第一批入局可穿戴市场的玩家,Fitbit早年便开始发力注重线下渠道的建设,这也为公司筑起较深的护城河。

  Fitbit早在2009年便将产品放进包括百思买在内的传统线下零售门店内售卖,目前其销售网络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的4.5万家零售店以及网上渠道,消费者可以随意在美国的超市和邮局找到踪影。

  Fit也是目前可穿戴领域为数不多的持续盈利的公司之一,在Fitbit之前提交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的文档中,公司去年营收为7.45亿美元,净利润为1.31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3.36亿美元,净利润为4799.7万美元。

  随着Fitbit的成功上市,国内外智能创业的激情会更加高涨,华米科技CEO黄汪说,“Fitbit的成功IPO很好地证明了整个可穿戴市场的潜力,Fitbit仅仅拓展了跑步健身这个细分领域就已经获得如此高的市场收益和公司估值,这将为资本市场对可穿戴创业公司的估值提供标杆,也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进入可穿戴领域。”

  市场竞争激烈 入局玩家渐多

  除去正面的标杆意义外,Fitbit的作用还在于作为先行者率先开辟了可穿戴市场的概念,在Fitbit的带动下,小米、Jawbone、Nike等大批玩家也陆续进入这个领域。这些新玩家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也成为了Fitbit的竞争对手。虽然Fitbit目前仍然保持着市场第一的位置,但市场份额下滑明显,从早前超过6成下落到目前的3成左右。

  得益于“世界工厂”深圳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便宜的元器件供应优势,同以往一样,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再次显示出了低价的优势。以为代表的中国厂商低价产品,售价折合约为15美元,相比Fitbit的60美元至260美元的售价十分具有诱惑力。此外,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即将迎来上市以来的第一次降价。

  根据IDC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成立仅一年的已经成为了全球出货量第二大的可穿戴设备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米手环现在的出货量已经超过600万,战略了25%的市场,当然,这还只是在小米手环还没有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情况下的数据。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同于手机出海会面临的复杂专利问题,手环产品的设计和构造相关简单,技术门槛也不高,因此小米手环是可能比小米手机最先走向发达国家市场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Fitbit 小米手环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