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计与研究
图5为充电器CAN网络拓扑图,充电器和电池管理系统都位于高速CAN线上,它们之间直接通讯,可靠性高,同时把所有信息按照CAN协议发到CAN总线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4746.htm表2为29标识符的分配表:其中,优先级为3位,可以有8个优先级;R一般固定为0;DP现固定为0;8位的PF为报文的代码;8位的PS为目标地址或组扩展;8位的SA为发送此报文的源地址。低速CAN总线频率为20KbPS,网络地址分配及充电器的报文见表3、4、5。
为验证其实际运行效果,采用220V±20% 的宽范围交流电源作为输入电源, 并应用电动车用蓄电池带载试验,测得其PFC校正和半桥变换器原边的电流电压波形分别见图6所示。
图7为满载时的功率因数校正波形,可以得出开关管在输入电压电流工频过零点是完全处于截止状态的,PFC 电感处于电感电流连续的工作模式,这样保证输入电流很好地跟随输入电压成正弦波,电路具有很高的功率因数。上图为慢脉冲充电模式下变压器原边的电压电流波形,可以看出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相位一致性较好,开关管的波形与理论上分析的完全一致,在开关管关断瞬间电压尖峰较小,说明变压器的漏感较小,功率转换的损耗小,经过不同充电阶段不同充电模式下的反复测试,结果表明该充电器性能稳定,达到了快速无损伤充电的目的,且整机的转换效率在94%以上。
12 总结
本文根据整车参数需求对其充电系统参数进行了匹配设计,对APFC电路、半桥式逆变部分、高频变压器、吸收回路及滤波回路、保护电路、单片机控制等进行了开发设计,并对充电器CAN总线通讯协议定义,经过不同充电阶段不同充电模式下的反复测试,结果表明该充电器性能稳定,达到了快速无损伤充电的目的,且整机的转换效率在94%以上。
参考文献:
[1]疏泽民.充电系统故障的快速判断[J]. 河北农机. 2007(03) :21
[2]具小平,杨颋,王波.一种低成本智能交流充电系统的研发[J]. 南方电网技术. 2013(02) :78-81
[3]陈立剑,蒋炜,陈方亮.智能化锂电池充电系统研究[J]. 船电技术. 2011(02) :17-20
[4]丁洪刚,汤东旭,乔俊伟.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系统设计[J]. 价值工程. 2011(29) :157
[5]张君华,朱绍文,齐国光. 一种新型充电系统[J]. 电子技术应用. 1997(07) :22-23
[6]贾英江,贾向英. 智能充电系统简介[J]. 移动电源与车辆. 1999(01) :44-48
光耦相关文章:光耦原理
电容器相关文章:电容器原理
dc相关文章:dc是什么
霍尔传感器相关文章: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霍尔传感器相关文章:霍尔传感器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