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苹果眼中的安卓:一只硬件小白鼠

苹果眼中的安卓:一只硬件小白鼠

作者: 时间:2015-04-03 来源:百度百家 收藏
编者按:  乔布斯接班人却意外发现了安卓的隐秘价值:开放的安卓虽然可以比苹果更快推出硬件产品,但由于品牌价值的局限和用户体验的不成熟,非但不会对苹果构成威胁,反而起到了类似小白鼠的作用。

  首先,即便GTAT惨遭破产,依然可以找到替代的生产商,因为它手中握有足够的订单,根据9to5Mac的爆料,当初给予GTAT的财务支持,就足以令后者每年量产大约1-2亿块iPhone大小的显示屏。GTAT破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会有人去填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2028.htm

  其次,即使蓝宝石屏幕在Iphone6上暂时缺位,来自其他智能设备的订单也足够了,如Applewatch今年就有500万的出货量,明年还要再翻10倍,蓝宝石的营销属性具有如钻石般的消费加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奢华、纯净、坚韧之类的美好字眼。

  何况,不用多么缜密的头脑就能想得到,蓝宝石热潮会在阵营引发怎样的蝴蝶效应,没有理由阻止这些狂热但最终只能是铺路石的模仿者。

  厂商追随苹果量产蓝宝石手机是盲目的,由于产能受限,它们根本不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点,除非是Vertu、Savelli和TAG这样的奢侈品手机。那些厂商的BOSS并没有蠢到忘记了收益管理的基本理论,更清楚这些手机不具备影响到财报的销售实力,但他们仍然喜欢由此溢出的品牌和公关价值。为了抢占有限的传播资源,他们愿意给苹果当小白鼠,心甘情愿去体验蓝宝石所带来的全部喜悦与痛苦。

  对安卓阵营来说最悲催的是,即使他们走到了苹果的前面,结局亦不美妙。比如大屏幕手机,当年乔布斯执念于单手操作的极致体验,给了以三星为首的部分安卓厂商挑战苹果的机会,但随着Iphone6和plus的推出,苹果连本带利收回了曾经出让的红利,而之后推出的以旧换新更是直攫安卓的命门。

  Applewatch的示范效应

  可穿戴设备的发烧是从Google Glass开始的,安卓厂商在这个领域的创新速度明显领先于苹果,后者虽然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但实际的动作非常谨慎。苹果关心的仍是创造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可穿戴设备分为两类,如小米手环这样没有显示屏和第三方应用的只能算基本型,只有类似Pebble或Galaxy Gear这样的设备才能称之为智能可穿戴设备,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安卓厂商只对如何更快的推出产品感兴趣,而不是精心雕琢的用户体验,这就导致了门槛较低的基本可穿戴设备的泛滥,如功能简陋的手环在2014年的爆发,仅小米手环的单日出货量就在10万以上,年出货量逾百万,但事实上这类设备的同质化相当严重,无非是伪装成睡眠管理的闹钟,忽悠为健康管理的计步器,无论如何撑不起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可以运行第三方应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仍然少之又少,2014年的总出货量只有460万台,其中搭载Android Wear系统的设备仅有72万台,躁进的安卓厂商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之中,既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又要完善软件配套,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智能手表的概念走红之后,几乎所有厂商都加入进来,使得2015年成为智能手表元年,Moto 360、华为watch、LG Watch是感观上最接近传统手表的智能手表,华硕Zenwatch 和索尼Smartwatch 的设计比较折衷,Pebble Steel大概是理念上最接近苹果的,但所有这些手表都是Applewatch现身之前的暖场之作,因为只有苹果才拥有足以创造奇迹的工业设计、供应链和生态链的整合能力。

  开放的安卓和封闭的苹果还会竞争下去,但活力充盈的安卓如果只是致力于比苹果更快的推出类苹果化产品,这无疑是另一种形态华强北的诞生。

摄像头相关文章:摄像头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苹果 安卓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