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中国智造不能光说不练,并联机器人给咱长脸

中国智造不能光说不练,并联机器人给咱长脸

作者: 时间:2015-03-27 来源:eefocus 收藏
编者按:工业4.0自然离不开火爆的机器人,在并联机器人这个充满潜力的新领域,中国力量更关注于打造全方位的、成体系的架构,把企业的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衔接起来。

  统一解决方案打造卓越平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1710.htm

  正如卓越的食材能够让优秀的厨师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厨艺,最终做出一桌好菜一样,施耐德电气在这一项目中为新松公司提供的正是其基于高端运动控制平台的工业方案。这套“解决方案食材”所具备的优异性能、开放性和可定制化的特点,让新松这位“工业界大厨”的优势研发力量如虎添翼,将其在专业领域的技术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在构成方面,这套基于高端运动控制平台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涵盖了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核心的运动控制性能上,以LMC运动控制器、Lexium驱动器和高动态性、高精度伺服电机担纲的运动控制系统首先为新松并联机器人的速度、精度等性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首当其冲的性能挑战迎刃而解。

  这一良好的基础,使得新松得以利用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放手发挥出其卓越的开发能力。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工程环境,新松可以充分利用解决方案软件中的设备模块、运动模型功能块和机械臂数学模型,并结合自身经验丰富的编程和设计能力,为垂直行业用户进行深度定制。

  这样一来,新松的并联机器人就具备了非常灵活的可定制性。邱继红博士谈到:“新松并联机器人会结合用户的要求进行灵活配置,比如运动轨迹、工作空间区域和负载能力等,他们的功能和工作方式也是非常灵活的。”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也能够站在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层面,提供较为丰富的应用功能,比如在包装等行业常用的快速分拣、物料整理、传送带跟踪等功能,都节省了大量的基础开发时间。

  至此,在并联机器人软硬件平台方面,新松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基础。面对不同档次的需求,还能对解决方案中的不同组件进行调整和搭配。而如何面对实际行业带来的多样化挑战,才是新松和施耐德电气共同解决的下一个课题。

  钻研行业,解读多样化需求

  要想逐一满足千变万化的用户及其工艺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它需要设备制造商深入体会用户行业的经验,真正“读懂”多种多样的工艺流程和特点。伴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施耐德电气和新松的合作也早已不局限于解决方案本身,而开始体现在对具体行业细节的解读上。

  比如,在并联机器人应用较为集中的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新松对行业应用经验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多年在这些领域经营OEM业务的施耐德电气,则对这些行业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设备都比较了解,这非常有利于帮助新松将机器人更好地集成到整个生产线中。

  在这方面,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机器人业务发展经理吴玉华深有感触,他谈到:“看并联机器人应用的效果好坏,有时候不是单纯看机器人本身的产能,而要考虑它能不能顺畅地集成在整个系统里,能否与相邻的设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和配合。”

  例如,并联机器人往往处在一次包装设备的后端,那么在集成时就要考虑一些具体因素,比如:机器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对产品识别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在机器人工作前,预先对产品的摆放进行整理?前面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机器人如何识别判断?采取什么样的程序来应对?

  再比如,处理固体、液体等不同形式的产品,并联机器人适用的抓取方式和移动轨迹也不同,视觉系统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吴玉华举例说:“如果选用了不适当的抓取方式,比如用吸盘去抓取软包装的产品,那往往产品移动到一半就会被甩出去,根本达不到要求。所以在具体应用中,这些因素都要经过具体的设计和配置。”

  不可忽略的是,食品领域一些细分行业对工艺的洁净和安全还有着特殊要求。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施耐德电气还可以协助新松提供符合食品等级要求的机械部件,比如独特的非碳纤维材质和免润滑轴承等,帮助新松并联机器人达到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合规性。对于越来越注重食品药品安全的国内市场来说,这无疑又增加了新松产品的适应能力。

  统筹考虑这些因素,对新松并联机器人的集成和应用很有必要。所以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知识,施耐德电气都会与新松进行分享,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建议。邱继红博士谈到:“我们还在不断发掘并联机器人的新市场,甚至将扩展到农业等一些全新的领域中去。新松将把深刻钻研行业特点的路一直走下去。”

  “中国智造”前景可期

  近年来,新松在数字化高端装备制造的布局上一直意在深远。不难看出,并联机器人作为一款方兴未艾的智能化设备,在新松的规划中绝不仅仅是一款普通的机械产品,更是其未来“智慧工厂”图景中的一块重要拼板。从单个智能设备的有机组合,发展到体系化的工厂级全自动化解决方案,将是新松践行“中国智造”的一条清晰路径。

  对此,邱继红博士谈到:“当前大家关注的‘数字化智能车间’,强调的不再是单机的自动化,而是一个全方位的、成体系的架构。今后制造业中信息化的建设将越来越重要,如何把企业的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衔接起来,真正打破‘信息孤岛’,这将是企业的重点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与新松这对合作伙伴,在战略上恰恰有着共通之处。将PacDrive3平台包含在内的施耐德电气MachineStruxure解决方案平台,同样越来越强调智能设备协同互联的重要趋势,并在其解决方案架构内全盘打通了对工业以太网的良好支持。这一思维,和新松描绘的产业前景可谓不谋而合。

  对这两家视野开阔的企业而言,合作与对话的路途还远未结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机器人 PacDrive3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