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不能让龙芯成“龙”
这个主板主要面向龙芯爱好者、学生、创客、嵌入式开发者,可以广泛运用在网络通讯、物联网、智能控制、嵌入式教学领域。可以做成各种智能硬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0080.htm所谓龙芯进军智能硬件,不过是龙芯俱乐部用龙芯1C做了个开发板,这个开发板可以用来做智能硬件。相当于一个龙芯盒子、龙芯笔记本之后的新极客玩具。这个东西刚好和现在智能化、穿戴式设备、众筹、互联网泡沫有点关系,所以上了新闻,这个东西距离产业化,进军智能硬件还有十万八千里。
从开发者角度,抛弃性能更好的ARM处理器,去用没有多少支持的龙芯,抛弃整条产业链去用龙芯的开发板,这完全是自虐。即使能研发出来产品,成本也会高的离谱,即使有天才的创意获得市场,竞争者用ARM方案模仿同样的创意也会轻易制造出更优秀的产品。
所以,不会真的有智能硬件的开发者或者开发公司真拿来这种极客的玩具来做产品,指望这个东西让龙芯复兴,就是天方夜谭。
龙芯的教训在哪里?
中国处理器行业最近十多年成就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的展讯、锐迪科早早就在美国上市了,华为海思现在在智能手机芯片上已经距离王者高通很近了。连Intel都要找瑞芯微合作来压成本。
而当年的先驱者龙芯却一直像扶不起的阿斗,这些年占了不少资源,却没有大的成就,产品停留在实验室,难以商业化。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起源。龙芯起步是中科院的一个项目,项目的目的是解决中国芯的有无问题。
研究出来用来干什么?用在实际中需要哪些配套?需要成立什么公司?看中的是哪一块市场?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
芯片的研发更像是一个政治任务,而非商业运作,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做出东西来再想它能干什么?再去搞配套,商业上能成功才是怪事。
而瑞芯微也好,海思也好,都是根据市场来搞研发。首先是我看重什么市场,然后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芯片,在什么时间点做出什么芯片来有竞争力?有竞争力还不够,还要给客户想到买了我的芯片要配套什么东西?软硬件需要什么工具?出了问题怎么解决?
开发初衷就是商业角度,产品才会有市场。产品有市场,才有钱招聘人才发奖金,刺激研发,做出优秀的产品,这是一个循环。
而龙芯恰恰没有这个循环,立项没有市场,东西做出来卖不出去,靠国家资源养人研发,靠只拿很少钱的硕士生、博士生工作,产品也好、售后也好,配套也好,能做好才是奇迹。0这些年,龙芯获得了很多资源依然没有产业化,依然只能发展成今天被边缘化的样子,这是龙芯的教训。
所以,龙芯从起源上就没有商业化的基因,当年的盒子、笔记本电脑不能让龙芯成“龙“,后来的超级计算机不能让龙芯成”龙“,今天的智能硬件也不能让龙芯成“龙“。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