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归来 洋品牌在中国最后一搏
此外,收购始终存在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融合问题,Moto作为联想的全资子公司,保留独立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这就意味着Moto和联想原有的手机业务之间存在内部团队竞争关系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7976.htm因此,Moto品牌要继续发挥力量,能够多大程度上利用到联想的本土化力量,还是个问题。
三、参与感的做法虽好,但唤起用户的怀旧记忆也不错
从Moto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Moto给用户提供了另外一种参与感的玩法,用户可以从材质和色彩的选择上,都有用户去选择。
到官方网站上去投票,这是一种典型的学习参与感的营销手法,看上去很不错,但个人不太有感。
不过,对于一个离开市场太久的老品牌而言,尤其是一个曾经还创造了不少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的老品牌,或许选择唤起用户的怀旧记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为有这些记忆的用户总体上的消费能力更强,这样的情感因素值得关注。这对于要在中高端机型上发力的做法而言,更具有价值。
四、对国内手机厂商的竞争格局影响几何?
功能机时代由于发展起步问题,国内手机厂商全线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洋品牌占据国内市场。到智能机时代,国内手机厂商全面开花,这个过程包括Nokia和Moto等在内的霸主都相继没落。
虽然不同的分析对于手机品牌的排名会有争议,但根据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来看,主要也就是三星、苹果、华为、小米、联想这几家,因此从竞争格局上看,Moto要作为一个独立手机品牌再次获得足够的市场地位是困难的。
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个人猜想Moto对国内手机厂商的竞争格局影响有限,更多的是为联想的市场地位巩固和加强做贡献。
此外,手机渠道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电商的力量在持续加强。Moto远离市场多年,否则适应这种新的形式还有待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