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和AVR的自身抗干扰性能
从以上看来干扰主要是影响了复位脚。电源对PIC的影响比AVR的小。查阅PIC和AVR的复位系统,终于有了答案:
AVR的复位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而PIC的则没有,故电源对PIC的影响比AVR的小。将PIC的复位脚外接一个电阻,电源对PIC的影和AVR一样。
将电源和复位连接103或者104电容到地,奇迹发生了。
M8的稳定性能居然和PIC16C54一样了。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4圈以下还是稳如泰山。上了5圈就有干扰了。
PIC16F716: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2有干扰了。
查阅PIC的MCLR时间没有结果,看了PIC16F系列的复位电路没有什么改变估计是PIC16F系列的内部质量不高。再说“奇迹发生了”抗干扰能力提高不显著。
查阅各种AVR的复位电路,发现AT11是最差的,连“尖峰滤波电路也没有”所以淘汰停产了。AT24/26/28/15的复位时间只有50-900ns。AT25/13/2313的复位时间要2.5us,难怪要稳定些。M48/88/168为2us,M8为1.5us。(没有比较过M48是不是比M8稳定一些)。复位时间短的肯定比时间长的容易受干扰一些,可是AVR为什么还如此明了的标出复位时间呢?只有一个原因:让用户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抗干扰的芯片。
终上所述:芯片自身抗干扰能力。个人认为:
PIC的C系列片子可以得10分。
AVR的M8可以得8-9分。
PIC的16F系列片子可以得4分。
AVR的AT13可以得8-9分。
可以看出AVR的足可以用于工业控制了,注意使用AVR的片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片子,还有AVR的复位脚处理,由于AVR的复位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所以电源也要处理。
以上所述只是个人认识,做的试验也不全面,请大虾们不要太计较。现在有一棵新星STC单片机,网上传的很神奇,特别恳请哪位大虾做个测试。
JAMESKING:
谢谢陈先生这篇好文章,这帖子应该上裤子了!!
STC我无法买到,不好做试验。
Mega16L/32L/128L都具有类似Mega8这个特点。
当电源纹波在5mv以内时,就算直接对引脚火花放电都没关系,只是用料比较多而已。
接触器的RC或者压敏还是要加上。
yy_zxl:
用楼主的办法对我的mega16进行试验,10圈,接触器点动5次就复位了。在接触器的线圈上并TVS或电容,问题解决,看来在接触器的线圈上并TVS或电容是有必要的,对23楼
“4,最关键的一点是软件问题,就是在接触器输出指令后加10ms的延时,然后再重复输出接触器指令。这样MCU就不会复位了。为什么呢?自己体会。这点是一些工程师不愿意讲的,或者是不知道的。简单的说,其实MCU或者其他元件也好。受到干扰的情况总是在处于接受或者输入的状态下的。如果你的元件处于输出状态的话是不会受到干扰的。延时10ms是因为接触器是慢动作元件,在MCU指令后要大约10ms才可以吸合的,这时候就要让MCU处于输出状态,输出比输入受干扰小多多了。所以要重复输出接触器指令。用了该方法,MCU就不会受干扰了。”
觉得不一定有用,因为干扰是从空中耦合到reset端,此时单片机处于什么状态对干扰reset端是毫无办法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