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技术的问题、前景与中国频谱管理策略的考
f) 无线电管理部门对使用相应ISM频段的工、科、医设备的电磁泄漏辐射应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管,以创造尽可能良好的共存环境。
目前,无线电管理局相关部门正结合此实际测试结果与建议,加速进行相应频率规划工作。
4.3 中国发展蓝牙技术的有关策略考虑
1) 结合2.4GHz ISM频段的我国现有设备与业务运行的实际国情,以及上述电磁兼容性实测与分析结论和国外在这些方面处理ISM、SS、WLAN、U-NII以及Bluetooth的共存经验,加速频率规划与相关应用的试验进程,为蓝牙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创造尽可能合理与良好的运行环境,使蓝牙技术在全球最大潜在用户的国家中能获得快速、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
2) 由于蓝牙的软件体系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不与任何操作系统捆绑,但又期望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规范,因此应设计其兼容操作规范协议。需要小心检验蓝牙与现有协议的融合与各种应用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在其协议栈的不同层面将会存在较多的创造与改进空间,以更好完善蓝牙的技术规范与在ISM频段的电磁兼容共存的能力与顽强性。例如以接入控制为例,目前蓝牙规范中定义了主站控制的轮询(Polling)无线接入协议,但其接入控制频道资源利用效率及管理效益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可望开发更有效的MAC方案与排程(Schedulig)方法及结合IP联网经验进一步改进其Ad hoc最优搜索路由(Routing)的传送协议。对进一步的多媒体通信应用,如何提高运行速率及适应不同QoS要求,如何进行带宽按需等自适应控制,等等,均有较多创造、改进的余地。综合我国在发展VCD/SVCD/DVD产业的有关经验与模式,促进我国蓝牙产业的适合国情的创造性发展,应该进行最大限度的鼓励与支持。
3) 集中有限的研发力量与投入,团结一致,以一种声音与统一有效的行动加强多方位国际合作及与BSIG的联系和合作,包括积极关注和参与IEEE 802.15的研究工作及BSIG的标准化工作,为中国与国际蓝牙的标准化工作贡献力量。
4) 随着我国半导体芯片制造的软硬件基础产业实力的发展,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相关产业发展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性能/价格比的蓝牙芯片,以适应蓝牙技术的潜在广阔市场应用需求和发展我国民族产业。
5) 充分利用我国的巨大蓝牙市场潜力进行技术创造与发展。蓝牙技术的应用对象既包括移动,亦包括半移动与固定的各类终端应用,但从最有活力的与个人相连接的网络含义而言,移动及半移动终端将成为份额与应用活力最大的蓝牙应用对象。预计今后3年左右,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互联网用户将形成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而未来5~8年内,移动电话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将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相应地,2005年以后,蓝牙的普及应用估计会形成一种较好的势头而进入所谓嵌入式时代,那时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将达14亿左右,预计上网的手机用户数量将达10亿左右,而那时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估计可达3亿左右,接近全球总数的1/5;预计2003年左右,全球上网手机数即可达3亿以上,将超过可接入互联网的PC数量;到2005年左右,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量、家电量、固定电话用户量甚至Internet用户及上网手机量,均可能居全球榜首。因此,蓝牙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在全世界最为诱人。为此,中国如此惊人的巨大市场潜力应该也必然是技术创新与知识革命的源动力。同时,为适应即将加入WTO后的国际、国内环境竞争的需要,中国的制造商、操作运营者、科研部门及投资商必须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外国朋友紧密联系和合作,快速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锐意创新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并走出国门、走向海外,为全球合作与全球技术进步,积极贡献我们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