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频谱分析仪原理

频谱分析仪原理

作者: 时间:2012-01-29 来源:网络 收藏
/A转换和一些数据处理,加一些修正和一些对数、线性变换。这足以给我们带来信号分析上的许多方便。
频谱分析是要分析频域的。一个信号要分析两个参数,一是幅度,二是频率。幅度已经得出,而频率和幅度要对应起来,在某一频率是什么幅度。 下面介绍一下频率是如何测量的,如何与幅度对应起来。
其实很简单。它是通过本振与扫描电压对应起来的。本振是一个压流振荡器。本振信号是个扫描信号。扫描控制是由扫描控制器来完成的。它同时控制显示器的横坐标。从左到右当扫描电压在OV时,在显示器上是0点,对本振信号来说是F1点,即起始频率点。当扫描电压到10V时,在显示器上是终止频率点,本振电压就是在终止频率点,中间是线性的。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显示器坐标的每一点与本振F1、F2的每一点对应起来(射频信号是本振信号减去中频信号21.4MHz。当我们操作频谱仪进行分析时,实际是在改变本振信号的频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用来评价发射机的方法。先了解一下发射机最基本的框图,见图3。首先是一个调制部分将基带信号调制到中频信号,然后将中频信号上变频到射频信号上,还有一个与之相对的本振信号,对射频信号进行预放,再进行功率放大之后送到天线上发射。
如何用频谱仪对这样一个发射机进行测量。首先对它的发射信号从测量端口进行测量(若是把发射信号直接送入频谱仪,必然会把仪器烧坏)。在这里我们要测其功放的失真,发射信号的频率、功率。对发射机内部预放失真、增益、噪声系数,混频器的输出功率,输入功率进行测量,得到混频器的差落损耗。对混频器的输出功率进行准确测量,了解其工作点。对混频器的本振信号进行测量,得出本振信号的输出频率,了解其频率精度。这个频率精度也就决定了发射机的精度。 通过以上这些测量,可以得到对于发射机内部信号、器件和输出信号的多项参数,以描述这个发射机的性能。作为通讯的监测,一般不去检测其内部的器件,只检测其频率、功率。只要这两项指标正常,就可以判定这部发射机是正常工作。
了解频谱仪的功能,必须要考察频谱仪的内部噪声、失真等等。一个放大器,要测它的失真、三阶交调失真和谐波失真。三阶交调失真是当对一个放大器输入二个频率相近(如差10kHz)的信号,幅度一样,由于放大器是非线性器件,在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时,也会产生一些其它信号,如2F1-F2和2F2-F1,这两种信号就是三阶交调失真(见图4上)。它的特性非常靠近中间的信号,上面和下面都相差10kHz均匀排开。假设这个信号的带宽是20kHz,这两个交调失真的信号肯定会进到信号的带宽内,对信号产生干扰。为了不干扰正常的通讯,我们必须测量这失真信号的大小。描述的方法是这失真信号的幅度与正常的信号幅度之差,称之为失真量。 另外一种放大器的失真是谐波失真。当对放大器输入一个点频信号F1,这个放大器会造成F2、F3,两倍或三倍的多次谐波。若是正好在2F1等处有其它信号,就会造成干扰(见图4下)。
一个放大器存在以上两种失真。我们用频谱仪去测量这些失真的大小。定义三阶交调失真为载波信号与失真信号的功率差。定义谐波失真为载波信号与某次谐波的功率差。
输入被测放大器两个信号F1、F1+10kHz,然后送入频谱仪进行测量。用两个信号源通过混合器再经过衰减器进入一个带通滤波器,以确保进入放大器的信号只是F1和F1+10kHz,没有其它成份。这个放大器产生交调失真的值是大于50dB,也就是失真信号与要放大的信号之间的差值幅度为50dB。它的二次谐波相差40dB,三次谐波相差50dB(测量谐波失真要关闭一个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见图5。
由于频谱仪内部含有混频器,其特点是与有源器件放大器一样的。当输入信号为两个信号或是点频信号时,这个混频器也会产生以上所述的失真,并在频谱仪上反应出来,给测量带来误差。如何把频谱仪误差降低变为可测?
对于一种测量,可以使它成为可测,也可以使它成为不可测。这完全取决于频谱仪的设置。包括对衰减器、频率范围、分辨率带宽的设置。
频谱仪的设置主要有频率范围、分辨率和动态范围,而动态范围又会涉及到最大的输入功率即烧毁功率,增益压缩使小于1W的输入信号如果超过线性工作区也会有误差。还有灵敏度。要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来考虑频谱仪对输入的信号是否可测。
现在来看第一项参数频率范围。这个参数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频率范围的设置是否足够的窄,具有足够的频率分辨能力,也就是窄的扫频宽度(见图6)。二是频率范围是否有足够的宽度,是否可以测到二次、三次谐波。
当我们用一个频谱仪测量一个放大器的谐波失真的时候,若这个放大器工作点是1GHz,那么它的三次谐波就是3GHz。这就是要考虑频率范围的最大可测宽度。如果频谱仪是1.8GHz的,那么就不能测量;如果是26.5GHz的频谱仪,当然可以测到它的三次,四次谐波。
第二类指标是分辨率。这是中非常重要的参数设置。分辨率表示当要测量的是F1、而在F1的附近有另一个F2(见图7)。但它们的功率不一样,这时看能不能将它们区分开。将这个中频带宽设置成三种不同的宽度,下面所对应的就是在这一带宽设置时所看到的曲线(显示线)。很显然中频带宽越窄分辨率越高,中频带宽越宽分辨率越低。分辨率带宽直接影响到小信号的识别能力和测量的结果。

分辨率实际上就是分辨两个信号的能力,中频滤波器的3dB带宽就是分辨率带宽(见图8)。
对信号的分辨除了分辨率带宽会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参数,滤波器的形状因数(见图9),即滤波器60dB对3dB带宽之比值。形状因数越小越接近3dB带宽。越陡峭就越接近于矩形,这时分辨能力就越强。所以说形状因数越小,分辨能力越强。

模拟滤波器一般为15:1或是11:1,而数字滤波器是5:1。对于一个信号的分辨能力还有两个因素:剩余调频和噪声边带(见图10)。
剩余调频是本振信号的抖动,这是无法避免的工艺问题。这种抖动决定了它能分辨信号间的小频率范围。如果两个信号相差频率是小于这个抖动范围,那么就无法把这两个信号分辨出来。所以剩余调频这个指标就决定了的最小可分辨的频率差。 对于HP-859X来说是20Hz,对于ESA来讲是10Hz。
噪声边带在信号响应基底上表现得不稳定,这个噪声可能掩盖近端(靠近载波)的低电平信号。这个噪声是由本振的抖动引起的,在频率域上的体现。这个边带噪声降低了分辨能力。
对于频谱分析仪来说要降低边带噪声是很困难的,这涉及到其压控振荡器的制作工艺。而把滤波器的形状因数做小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所以我们评定一个频谱仪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边带噪


关键词: 频谱分析仪 原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