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国际视野 > 业界动态 > 罗兰贝格《蓄势而行:2040年全球汽车行业前景展望》重磅发布

罗兰贝格《蓄势而行:2040年全球汽车行业前景展望》重磅发布

—— 中国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全球竞争格局日益复杂
作者: 时间:2025-03-12 来源:EEPW 收藏

●   中国、北美、欧洲和“全球南方”汽车市场日益分化,要求全球积极探索新策略以应对变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3/468021.htm

●   预计到2040年,纯电汽车将占全球新车总销量68%;尽管目前存在挑战,但在法规支持下,欧洲的纯电车市场份额有望达到90%以上

●   截至2040年,中国本土主机厂占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25%-34%;此外,全球前20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中国本土供应商可占据6家

●   主机厂可通过硬件标准化模块化、软件平台化、与生态内玩家紧密合作等多种举措持续优化业务,建立“护城河”

近日,发布最新报告《蓄势而行:2040年全球前景展望》(下称“报告”)。报告发现,全球正在经历变革,并将在未来15年内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市场的区域性转移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全球南方”和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将大幅增加,到2040年将占全球市场约60%的份额,而欧洲、北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在新车销售方面已达到峰值。尽管如此,不只是中国市场,这些成熟市场仍是汽车行业的重要支柱。到2040年,全球新车销量将以每年约1.1%的增速增长。与此同时,电气化进程将持续推进:截至2040年,全球新车销售中约有68%为纯电汽车。自动化与互联化的不断发展也将重塑汽车行业;同时,软件的重要性将超越硬件。这也将改变传统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价值链及收入来源。基于此,行业玩家亟需精准把握战略要点,以确保企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势不可挡的转型,且在未来几年中这一趋势仍将加速发展。尽管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变革令人有些措手不及,但前景仍然向好,这样的颠覆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而采取明智策略的企业将能从中获益。为了识别驱动变革的关键因素并探索行业未来场景,对汽车行业及其主要汽车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发布报告《蓄势而行:2040年全球汽车行业前景展望》,以期从宏观视角展现行业全景。展望2040年,四大趋势将引领汽车行业长期变革:汽车行业将迈向多极化、自动化、互联化和电气化的未来。

成熟市场(欧洲、北美、日韩)已达“饱和”,全球其他地区持续增长

多极化在新车销售中尤为显著:欧洲、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的新车销售市场已经达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峰值”。因此,这些市场或将趋于停滞或略有萎缩。但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市场的规模庞大,因而仍然存在显著的规模潜力,预计,到2040年,发达国家市场的新车销售规模将增长至5,200亿欧元。另一方面,中国(年增长率1.2%)、印度(年增长率4.2%)、拉丁美洲(年增长率2.4%)以及其他“全球南方”市场的新车总量将显著增加。从绝对数值来看,到2040年,中国的营收增长将最为强劲,达到约5,900亿欧元。而“全球南方”市场的营收预计将增长约4,800亿欧元,增长势头强劲,其在全球市场中的所占份额从当前的14%上升至2040年的20%。总体而言,在2025年至2040年期间,全球汽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1%,而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该增长率为2.4%。

与之前的预测有所不同,共享出行是目前预计对全球汽车销量影响较小的一个因素。罗兰贝格认为,未来共享出行解决方案的使用将会产生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不会如之前预测的那样迅速,且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所在区域。由于仅有约10%的出行活动会发生在这些区域,而该出行方式多是作为私家车出行的补充而非替代,因而共享出行对于汽车行业未来的影响相对较小。

尽管目前一些市场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但电动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全球纯电汽车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罗兰贝格预计,到2040年,其将占新车市场的63%-68%,具体比例因不同场景有所浮动。另外20%的份额将由混合动力汽车占据,而氢能和其他绿色燃料由于效率及成本限制,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不同地区的电气化进程速度不一:若欧盟继续遵循当前的法规,欧洲有望在十年内实现全面电气化,且纯电汽车将占新车总量的99%。在中国,纯电汽车在2024年7月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到2040年,该份额将达到70%-85%;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将达到38%,全球其他地区为50%。

价值链变革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指出:“ 电气化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与话语权体系,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各地越来越依赖中国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分类、供应链以及目标市场都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燃油车零部件的收入有所下降,而电动车动力系统、电池,以及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电子电气(E/E)系统和部件方面的收入有所增加。到2040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总收入将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

不断发展的互联化意味着到2040年,几乎所有新车都将基于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概念,即车辆的构建将围绕软件平台展开。这些改变了对供应链的需求,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并加速了行业变革。罗兰贝格预计,到2040年,全球前20大供应商中的欧洲供应商数量将从当前的7家减少至5家,而中国供应商的数量将从2家增加至6家;届时,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将来自中国,而非欧洲。

中国市场表现强劲,但传统国际车企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

报告指出,中国市场新兴玩家表现强劲,致使行业发生结构性转变,这令传统车企压力重重,尤其是传统国际车企。对于2040年的不确定性,罗兰贝格就此提出两种可能的未来图景:第一种情况是,中国本土车企将在全球所有市场迅速扩张,到2040年,预计其增长将达到全球总增长的一半以上,而在中国本土的市场份额将达到70%-75%,在欧洲为15%-20%,在北美则为5%-10%。与此同时,传统国际车企将面临销量停滞或下滑、成本压力上升以及重大重组需求等问题。

这一预测表明2040年或是汽车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中国本土车企或将在这场竞争中获胜。然而,也有另一种可能:截至2040年,传统国际车企仍将占全球总增长36%,而中国本土车企将占国内市场65%的份额,而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仅占5%-10%,在北美市场则不足5%。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指出:“传统国际车企仍在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其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强大的生产及分销网络,但他们确实需要提高效率。如果传统国际车企从根本上改变策略,如更好地利用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平台化,就有可能在成本上重拾竞争力。这将推动2040年全球市场新竞争格局的形成,届时所有市场参与者均有机会实现增长。”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