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手”的5G手机,让这个小行业迎来大机会
二、散热领域有哪些核心玩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911/407200.htm国际市场上,散热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主要的大玩家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参与者主要为Chomerics(美国派克固美丽)和Bergquist(美国贝格斯)、松下(日本)、Kaneka(日本钟化)、Laird(英国)等。
▼等导热石墨境外竞争格局稳定,欧美、日本、中国台湾主导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以Chomerics和Bergquist为代表的美国和欧洲公司在国际及国内中高端市场上处在垄断,而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台湾与日本企业作为散热相关行业的龙头,包括:松下电器、Kaneka、双鸿科技、健策精密、力致科技等。
5G手机对散热热管、VC的需求大增,中国台湾企业中,双鸿、超众在2019年就享受到了行业的第一波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以双鸿为例,2019H1公司营收46.6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0%;毛利率不断改善,达到20%,较去年同期增加9pct;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加844%。
台积电近期公开预测,2020年5G手机渗透率将达到15%,这意味着明年的5G手机销量将超过2.1亿支。
这意味着,生产5G手机所需的热管或VC每月需求在1,500万支以上,旺季高峰更大,行业未来几年处于高红利期。
为此,中国台湾企业纷纷宣布扩大产能,占领散热市场。
▼中国台湾企业纷纷扩大散热板月产能
数据来源:各手机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其中双鸿2019年初月产能目标扩至500万片,10月提前达标产能超过600万片,2020年上半年将再扩增到800万片;奇宏则预计2019年底月产能达到200万片;泰硕预计2019Q4产能扩充至200万片;超众目前月产能约100万片,未来则视客户需求扩产。
产能扩张的背后,除手机散热需求带动外,还有GPU、基站等多项应用场景的衍生。
1、GPU
双鸿林育申表示,GPU一颗功率约350瓦,运转起来温度很高,且AI需要很多颗GPU,预期将带动散热需求增长。
此外,服务器平台汰旧换新、数据中心IDC建设亦将推动散热需求成长。
▼数字时代到来,数据中心散热需求日益增加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5G基站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4G基站净增43.9万个,总数达到372万,预计2020年5G进入大规模建设后,基站数据倍增。
基于目前的测试结果,5G基站的电能消耗或是4G基站的2倍到3倍,而5G基站小型集成化,势必会对基站散热提出更高的需求。
▼未来五年全国 5G 基站预计建设数目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据Yole估算,2018年全球手机散热市场为14.2亿美元。受益于5G手机销量持续增加,手机散热市场有望保持高增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35.8亿美元,预计2019-2022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1.55%。
▼散热手机散热市场保持高增长,2019-2022CAGR 达 21.55%
数据来源:Yol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三、散热行业的国内红利传导路径
除了台企开始享受到散热行业的红利之外,随着5G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20年的行业红利将开始转移至国内。
2019年6月底,华为官方宣布华为Mate 20 X获得中国首张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这标志着国产5G手机上市步伐加快。
▼ 华为、小米、oppo、三星等手机厂商2019年不断发布5G新机
数据来源:各手机公司官网,集微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目前国内在售5G手机包括华为Mate 30、Mate 20 X,Vivo iQOO Pro和NEX 3,小米9 Pro,中兴AXON 10 Pro(5G)等,小米更喊出2020年将覆盖高中低阶市场,推出10款以上5G手机款式。
国内散热领域的优秀玩家也有三家,分别是中石、飞荣达和碳元。
▼ 国内中石、飞荣达、碳元为核心玩家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客户结构看,中石科技走在行业前列,其客户包括苹果、华为等国内外一线品牌厂商,飞荣达和碳元则主要集中在三星、华为、小米、vivo等非苹果客户。
未来在热管、VC领域,三家龙头企业均不断加大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行业红利到来,,预计2020年开始中石科技有望最先受益,一方面在苹果份额、ASP也不断提升,量价齐升。同时,公司2019年新进入华为、vivo,2020年进入三星,也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量。
另外基站领域,公司一直为诺基亚、爱立信核心供应商,在华为订单也不断增加,随着5G基站建设加速,该领域也将增厚业绩。
其次为碳元科技和飞荣达。目前碳元科技正着力布局热管和VC 技术以应对5G 发展趋势,将超薄热管与高导热石墨膜形成互补,以期为终端大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散热解决方案。
不早不晚,布局国内散热产业链就在当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