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亿市场”到“一地泡沫” 消费机器人四年跌宕史
1、凿开10亿美金的新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803/377243.htm如果抛开扫地机这类『传统机器』。娱乐教育类的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大约是10亿美金(ifr协会),这里包含了乐高编程机器人、早教机器人、机器人管家等等。这的确是一个新市场,一片小蓝海。
推动这一狂潮的,还有背后的两阵东风。一个,是儿童市场,尤其是玩具市场的蓬勃发展。Euromonitor 数据显示,我国 2014 年传统玩具市场规模为 580 亿元,近 5 年 CAGR 约 11.6%。这样的增长,远高于欧美成熟市场。
还有一阵东风,就是语音技术的日趋成熟。语音技术的发展,确确实实在全球范围,引起了一次交互变革。以亚马逊Echo为代表的智能音箱,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只是智能音箱的在国内的大面积应用,还要等到2017年底。而语音技术的应用,却在2014年,以消费机器人的形态,提前走进了家庭。
一个10亿美金新蓝海,一个玩具的增长市场,一次语音交互变革,三股力量的交织,让机器人创业的浪潮,喷薄而出!
2、无利不往,资本助推
资本从来不喜欢平淡的市场。风口来了,宁可多投不可错过。
道路,一个人走,难免落寞,多人簇拥,三人成虎。
这一年,风来了。
一位专注机器人的投资人在这一年意气风发,他刚投了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以2500万人民币估值进入的,而最近该家公司刚融了A轮,估值已经达到了9000万美金,半年多时间,估值暴涨了20倍,他扬言手机这个设备在5年内就将消失,我们将被各种智能设备和智能机器人所包围。
2014年,一位硬件行业打拼了十余年的行业老兵,下海创业,投身到儿童机器人的浪潮中。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他对这款产品很有感情。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的公司将在风口之上获得不错的融资,随之又戛然而止……
只是风口来了,钱到手了,几人能豁然,又几人能释怀?
2014年,北京、杭州、深圳的第一批创业者,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其中有Rokid、小鱼在家、优必选等明星团队。他们,是市场的先行者,是行业的拓荒者。
二、2015年,迈向顶峰
智能机器人的大趋势,在2014年,或许还只是少数人的先见之明。但到2015年,立刻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血脉喷张的万亿市场,仿佛就像是荒野上的一股狼烟,号召四方豪雄,前来逐鹿。
优必选、若琪、小忆等公司,都在这一年如约推出了自己的家庭机器人。在语音技术应用还不普及的年代,一个机器人会说话,那是有多么新奇。
消费者哪懂什么 AI,大家只知道这是未来!
这的的确确是一个新市场。创业者,开始加速而入。但问题也如约而至。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钱的问题,资本还热,拿钱容易的;而是标杆问题。难的是怎么做产品。
智能机器人在全球没有成熟标杆。Echo在美国是火,但它长的不是机器人的模样。况且智能音箱,京东找讯飞做了叮咚。放眼全球,机器人唯一可以参照的,就是日本。
1、东学日本,一个机器人造物大国
日本是众所周知的机器人大国,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文化产业,到处都有机器人的身影。高达、铁臂阿童木,几乎都是一代人童年的记忆。为人熟知的pepper机器人和波斯顿动力机器人,也被日本首富孙正义收入囊中……
要做机器人,还得研究日本。

日本的Robotstart协会每年会发布日本机器人行业图谱。从初音机器人到铁甲机器人,日本人的想象力,的确给正值风口的创业者,一些启发。机器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一场造物狂潮,由此而生。
2、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消费者眼中,产品真是琳琅满目啊。各式各样,价格从几百到上万不等,有的可以对话,有的有英语内容,有的还可以拍照……

但在技术人员眼中,这些不过都是成熟方案的选型堆叠。就像拼积木一样,从外形、移动性、到屏幕、摄像头,看谁能拼出一个爆款出来。
在机器人外表之下,这些产品提供的价值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智能的早教机、智能点读机和移动会说话的平板。他们可以对话、有海量内容、有英语学习、有逻辑编程。
做一个外形是容易的。难做的,是产品的体验。靠对接资源的方式做一个机器人大杂烩,做起来容易,抄起来,也容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