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元器件造假流水线 到底有多深?
购买芯片时应注意识别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4/358418.htm一般购买芯片如果有上个三五十片的量,最好找代理公司或其分销商而不要去一般“统货”柜台拿货,一般什么都做的(所谓统货)柜台上的现货基本上是翻新货或旧货,而且他们看人报价,大家要多留神。就算在这样的柜台上拿货一定要讲清楚,有坏给换,且记得“货比三家”。另外,成交价格应比正货价低很多才行,否则还是找正规代理。要知道不少加工好的旧芯片进货价只是新片市场价的10%-20%左右。
举个例子,有的时候去华强北买款MCU,对方会问你要原厂还是要台版的,台版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直接仿冒产品,另一种就有可能是台湾产的,但是也经过了原厂的检测和授权,但可能会在某些指标上还差一点,这类也就不能算假货了。
由于IC型号众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经常有些新料号需要购买样片或小批量采购,代理的质量虽然好,但是数量太少一般不愿意搭理你,除非有现货并且你上门自取,如果订期货则不一定能达到最小起订量,且交货期可能长得你无法接受,申请样片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线上渠道已基本能够解决)。
正规代理的芯片销售一般在写字办公楼,华强、赛格等电子市场中也有很多经销新货,多数在大厅周围的独立房间中,也有少数柜台,大家在线下购买芯片时应注意识别。
如何防止假冒元器件进入你的供应链?
基本上与其他产业一样,半导体与电子产业同样会面临造假者的切实威胁。不法行为不但危及到产品质量,有时甚至是危及到生命安全。降低采购到假冒或者不合格元器件,事关每一个制造厂商的产品性能与企业声誉,同时每一家上游元器件供应商都应该与制造厂商联合起来共同管控这种风险。

图3:LM833是主要应用在音频方面的运算放大器,其主要特点:高slew rate,低失真度、大的输出电压摆幅
对于如何鉴别仿冒芯片,他们原厂也没有太好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准备呢?如何能够积极应对当今假冒元器件所带来的挑战呢?
预防措施有哪些?
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假冒翻新的电子元器件流入库存,元器件供应商或采购代理应严格执行包括认证措施和非认证措施在内的管理机制。
收集各种资讯和知识。元器件供应商必须要了解哪些假冒或不合格产品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进入供应链的。
很多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假冒器件,因此必须对每批次产品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同时,假冒元器件也会在任意时刻进入供应商的库存,为此,对于所有产业链和所有物料来讲,无论价值高低或是货源是否已经得到认证许可,都应考虑是否做好了预防措施。
认真评估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的最新动态,一旦某种器件可能出现短缺或过剩,或是需求状态发生变化时,犯罪分子就有可能盯上这一类器件,产生假冒电子元器件的市场机会。拥有这些市场知识,能够让我们得以监控元器件市场的流动状况,尤其是警惕那些供应链中供需失衡的器件。
物料短缺也会导致价格上涨,由此为造假者带来机会推出假冒或者不合格的器件;同样,当器件供应过剩的时候,即使价格下跌,非法器件也经常进入到供应链,这是因为造假者希望数量庞大的正品合格元件使得那些假冒器件不容易被发现,非法器件就能混迹于正品之中。
建立内部主动预防流程。当然,为了实施这种反假冒措施,必须得首先了解有哪些风险。积极预防的降低风险方式涉及供应商建立的内部流程与程序,在订单下达前就能确保发货器件的品质。在评估供应商的知识、能力与水平方面有许多项目。
元器件不是正品,它有以下几个可能:
不符合原始元器件制造商(OCM)设计、模型以及性能标准的产品。
未授权的复制品,例如没有管芯的空封装。
提供不正确或者错误的标记以及文档,比如故意标高速率等级和温度等级,使得用户将消费级芯片用于工业级或更高级,提升价格。
不符合规范、有缺陷,或者将用过的OCM产品以“新品”或者以可用产品的形式出售。
不是原始元器件制造商(OCM)生产的,或是由未授权承包商生产的产品。
元器件供应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供应商的品质检查方式必须与厂商评估和选择供应商所使用的方式一致。同时,合格供应商名单应该尽可能的详尽,并定期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核。
供应商与厂商之间必须能够共享物料流程的可追溯性、动态流向及可视性。
供应商必须按照全面与可定制的检查清单,对物料和器件进行可视的、实物的以及功能性的测试。
供应商应能够提供运输与物料的认证资料。
供应商应拥有业内标准认证,并能对质量管理体系和措施等定期执行重新认证。
上述这些积极的预防措施,实际上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供应商能力与专业领先地位的标志。在错综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中存在着许多的陷阱,而且任何时刻市场上肯定都会存在假冒与不合格的元器件,因此必须了解哪里可能会有陷阱,会是怎样的陷阱。而那些知道如何避开假冒与不合格器件,并能够测试与鉴别这些不合格器件,是评估与选择供应商的关键筛选标准,不管你是准备定期向这些供应商采购,还是偶然发生的采购行为。
总之,在市场上采购到假冒翻新元器件的风险早就存在,而且未来也不会消失,唯一的建议就是下次从正规渠道购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