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企投资美国军用机器人技术公司 美军担忧
2016年,硅谷创业公司Kateeva从一群中国投资者那里融到了8800万美元资金,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印刷可弯曲屏幕的设备。其中有三个投资方获得了董事席位,包括有中国政府背景的一家企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799.htmKateeva的首席执行官艾伦·哈瑞斯(Alain Harrus)表示,尽管硅谷的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硬件公司,但为资本密集的技术进行多轮大额融资依然十分困难。Kateeva最终从自身客户所在的地方融到了资金,也就是中国和韩国。哈瑞斯表示,他认为美国需要做更多努力,以便找到培育和资助下一代核心技术的最佳办法。
对中企投资的深深忧虑
以上一系列中资投资美企事件,美国方面表示了巨大担忧,特别是此次投资了涉及军事方面的Neurala公司。
“中国在军事上是美国的竞争者,这引发了大量担忧,”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表示,“你的军事竞争对手成为了你最有创新力的市场上的玩家,你要拿它怎么办?”
报道设想交易成功后,投资者可以向初创公司施加压力,以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做出可能会曝露知识产权的授权或招聘决定。他们还可以深入了解技术是如何开发的,可以使用初创公司的办公室或计算机。
为了解决这种可能的潜在隐患,报道称,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部长阿什顿·B·卡特(Ashton B. Carter)找到了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前首席执行官麦克·A·布朗(Mike A. Brown),让他领导了此次中企投资Neurala的调查。
不过另一方面,报道却承认,这些高科技初创公司及其中国投资者都没有被指控有不当行为,专家们说,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无害的。中国投资者手里有资金,想要寻求回报,而中国政府则想推动投资来改善污染状况,提升产业能力,解决高速公路拥堵问题。
美国的媒体和部分企业却不这么看,去年底,一家名为防务集团(Defense Group Inc.)的研究公司在为国会编写的一份报告中表示,Neurala获得的这笔投资,可能会导致中国取得该公司的基础技术。
报告还称,这笔交易可能产生足够大的不确定性,让美国官员开始避开Neurala的技术,从而浪费掉那些已经投入到该公司的美国资金。

中企收购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案,被美国罕见的强势阻止而告吹。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美国甚至已经成立了国防创新实验小组(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此外,一些共和党人还呼吁,对外收购案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管制,他们要求向审查外国收购美国公司状况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简称Cfius)授予更大的权限。
目前,已有多起中企海外收购案流产。比如去年一度颇为引人注目的中国福建宏芯收购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时任美国的奥巴马甚至发了总统令要求终止收购。重重压力下,这项原本快要完成的收购案告吹了。
对于中美经济关系,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叫嚣着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此外,在中国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之际,也拒绝中国获得合理身份。
在这点问题上,中国断然是不会妥协的,3月21日,中国就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关税的“替代国”做法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争端机构介入。虽然欧盟拒绝了中方的要求,但中国下个月很可能再次要求审查,届时将获得自动通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