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之战打响 GE、西门子、库卡等成多雄争霸格局
宣称开放还是真正开放、吸引IT极客还是吸引工业创客、分享销售渠道还是分享既得利益,这之间的差别虽然细微,但是造成的结果和成就却是云泥之别。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42951.htm从设备管理到智能决策是IIoT必须塑造的核心价值
立足实用性角度,IIoT云平台大多停留在连接管理和设备管理阶段,能够触发应用使能,并且通过机器学习,将业务分析转化成价值的凤毛菱角。
目前并非标配的机器学习能力,将是IIoT云平台能否制胜的关键。通过使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或者根据平台提供的工具自己开发模型,满足预测性、认知性、复杂性分析的要求,产生创新的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的分析产生可执行的信息,其结果是让工业企业做出更精明的决策,才是IIoT云平台价值的最大化。
一个IIoT云平台的典型案例是一家北美的炼油厂,通过使用无线声波变送器,通过及时的检测和维修故障的阀门,提高了合规性,并且将碳氢化合物的损失减少了300万美元。该项目在5个月内就收回了成本,按照使用超过20年计算,估计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为271%。
IIoT云服务平台很难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与消费领域有很大差异,工业是一个场景复杂,充满惰性,讲究资历和关系的领域,IIoT云平台最终的竞争格局不太容易产生寡头垄断的局面。
可以把工业现场简单粗暴的进行分类,切分为流程工业和离散行业。两个领域又包含各种行业,大中小等级的各种项目。在很多细分市场中,市场规则、需求特点、项目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差异,垂直于纵深领域扎根发展,是IIoT云平台通过生存关考验的捷径。
在这里我们不妨把未来的IIoT云平台竞争格局与现在的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对比。之所以选择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参照,因为它是工业现场的控制核心,经过多年的磨合与积淀,最终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市场划分局面。
从下面的典型市场份额图中可以看到,流程工业与离散行业、离散行业的大型项目与中小型项目,起到主导作用的玩家有很大区别,在这背后对应的项目合同金额差距更是巨大。工业控制系统尚且如此,IIoT云平台想要做到天下通吃难度极大。

图:流程行业控制器主要玩家及市场份额

图:离散行业大型控制器主要玩家及市场份额

图:离散行业中小型控制器主要玩家及市场份额
3、IIoT云平台+工业硬件+行业Know-How,才最配哦
最大限度的挖掘IIoT云平台的潜力,你还需要一台“蓝翔挖掘机”。没有工业硬件和行业Know-How的配合,IIoT云平台就只是个普通的空白本子而已,没法变成工业领域的百科宝典。
也许你也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在一个制造液压阀的工厂,生产线的每一个工件上都加装了射频芯片。装配步骤会根据不同的产品个性化定制。生产线可以生产一批相同尺寸的液压阀,也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生产25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不再需要设定时间或者多余的库存。这使得生产线的产量增加了10%,库存减少了30%。
IIoT云平台的部署,除了可以满足小批量定制的灵活性需求之外,还可以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分析,对工业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提升,比如金风科技就通过对已售成套设备的追踪和远程管理,从打价格战的传统竞争方式,顺利升级到了工业服务商的新型商业模式。这样IIoT鲜活的例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呵呵,不过,如果让大部分工业企业的大老板们去这样的工厂参观,除了感觉人烟稀少无聊透顶之外,估计很难看出门道,更别提生搬照抄了。
以西门子成都工厂SEWC为例,去那里参观学习过的大老板真是挺多的,一抓一大把,大家关注的重点也基本上都是高大上的工业4.0、数字化工厂、高度集成IT系统应用,回来之后两眼一抹黑,还是不知道IIoT怎么落地。
只有高科技的东西是不是就能成就一个数字化工厂呢?一些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工业大数据的有效埋点与逐步积累,才是IIoT的根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位“老司机”指引,一般人是找不出端倪的。
举个例子,在SEWC电子和装配车间的地板上,每1米乘1米的位置都有一个接线口,而大多数国内的工厂都是在立柱附近有接线位置。细心观察的你如果好奇为什么会这么设计,资深专家Ivy就会跳出来告诉你,这是为了当布局发生变化时,能够非常灵活的进行搬家工作,不会受制于接线的位置。SEWC搬家最多就是周六一上午做停工准备,周六下午搬家,周日再来做做校准和整理,周一就能恢复生产了。所有的设备都没有生根发芽,地牛一拉就走了。

图:西门子充满传奇色彩的成都工厂(SEWC)
全文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