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大王”乐视如何做成了互联网电视?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电视硬件产品各方面水准来看,小米电视要优于乐视,但除了内容整合上的弱势,小米过去迷信手机成功经验,希望借助产品口碑传播,而不像乐视电视重金砸下多个电视节目广告位,错过了打造品牌的最好时机。
至于PPTV、暴风等,内容短板本身都没有解决。不仅如此,一位行业人士曾告诉腾讯科技,由于缺乏供应链经验,很多互联网厂商在供应商那边十分劣势。
“以面板为例,面板厂普遍很势利,谁的量大就会优先供应谁,小玩家连面板都常常拿不到”。这与在供应链上深耕多年的乐视、小米又拉开了不小差距。
对手们依旧没有找到乐视电视的真正命门:无论是性价比,还是内容、硬件、运营,只取其一,必然无法取胜;但只要缺其一,就很难成功。
至此,如果要总结乐视电视暂时胜出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硬件的垂直整合,保证了用户会员体系的统一和完整性、产品的快速迭代,也保证了较好的用户体验;第二,从商业模式上保证了性价比的优势。渠道上,通过线上商城和线下lepar直营店,大大减少了传统渠道代理成本,而影视和体育会员的内容付费收入模式,进一步弥补了硬件成本,相比其他电视厂商有定价优势;第三,通过广告轰炸塑造新的互联网电视品牌形象。
对于其他电视玩家而言,都没有同时做到上述三点,而这套玩法已经在乐视电视身上跑了两年。在快速更迭的科技领域,两年时间绝不短,它足以让一家没发生大失误的企业建立起壁垒。
但乐视电视远没有到高枕无忧。
广电总局在电视内容的监管政策趋严,一度给互联网电视厂商泼下冷水,乐视和广电总局播控平台牌照方的合作便曾经陷入僵局,一路走来如履薄冰,几经曲折,今年最终才和国广东方CIBN达成合作。
从行业来看,最让梁军担心的是阿里和微鲸。在他看来,阿里具备互联网基因,阿里有优酷,还有资金和用户,“这个庞然大物几乎都不缺,乐视缺的他全有,唯一没有的,就是我们比他早”。而对于微鲸,梁军担心他们用资本的力量圈到上百个亿,完全打通内容、硬件,这完全有可能触动到乐视电视的神经。
乐视电视缺钱,这一点梁军毫不讳言。内容+硬件,再到后来的用户运营上,乐视电视每一步都踩对了节奏;但资金的匮乏总是让最终的产出与理想的结果,差了那么一点点。
而梁军的这些假想敌,在他眼中都是已经或可能手握重金的“土豪”-----一旦思路对了,只要肯花钱,在电视代工产业日渐发达的今天,很多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牺牲规模换盈利,引入竞争对手内容
但无论如何,至少在现在,互联网电视领域,乐视电视并没有有力的挑战者。
不过,即便按照梁军的计划,在今年12月底,卖出第一千万台互联网电视,乐视电视的体量在整个电视产业,与传统巨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当全产业的盘子不再有大幅增长,乐视要想继续向上走,就意味着必将从传统电视巨头们手里抢走蛋糕。
这么下去,难度越来越大,火药味自然也越来越浓。
更让梁军担忧的是,今年11月的乐视资金危机中,乐视电视由于自身较为健康的现金流免于波及,但按照贾跃亭的承诺,乐视体系明年的第一个盈利目标就是乐视电视。
这无疑有些打乱了梁军的计划。在此前,依靠“生态补贴”,乐视电视一直在亏本卖硬件----虽然并表到上市公司后,乐视网整体盈利,但作为单项业务,乐视电视母公司乐视致新常年亏损。
原本有所忽视的财务报表,将重新占据梁军的案头,“原本我打算再冲冲量,晚一年再盈利,但现在看,等不了那么久了”。
梁军告诉腾讯科技,乐视电视一直在盈利边缘上,明年实现盈利,并不算一个太艰巨的任务。目前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1、产品重心放在50吋以上,一定程度限制40/43吋等小电视的供应,虽然销量增长可能会因此放缓,但可以提高中高端用户比例;
2、继续发展广告业务。目前乐视电视每年的广告收入有3亿左右,占据全行业的六七成。比起同行仅有的APP内广告,乐视电视的广告来源还包括开机广告、桌面广告、轮播广告等;
3、发展电视购物。通过自有渠道精选电商入驻,预计明年收入可能会有5-6亿,后年有望达到13亿;
4、增加会员续费收入。梁军坦言今年乐视大规模的买硬件送会员有些过度消费,但他准备用一些更新鲜的玩法盘活会员体系,诸如改变价格政策、添加附属服务,甚至有可能用一定方式回收会员时间。
此外,在今年12月,梁军还打算宣布一个开放战略,引入更多乐视视频的竞争对手来到乐视电视平台。
“可能乐视视频那边对这事有点敏感,但我们必须得做,”他说,这也是贾跃亭首肯的事,乐视电视必须尝试一些新的变化。
梁军又得忙起来了。问题是,竞争对手会买帐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