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动机厂现场生产信息化水平的应用
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今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趋于多品种、柔性化,并必须最大程度地具备为了适应可能 出现的产品市场召回的应对能力。因此企业在不断调整生产工艺、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还面临着持续提升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的需求。而其中就包含着对产品(多数为被加工的零部件)的编码、自动识别、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这一部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逐步在汽车行业获得了推广应用, 在零部件企业中应用较多的是轮胎生产厂家,而最有代表性的还属汽车厂中的整车装配线。但进入本世纪一零年代中期后, 数据容量更大、可读率更高,并能在金属表面实现直接打码(见图1)的二维码技术在汽车制造业,尤其是在动力总成工厂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当然这也是与此项技术具有更为丰富的功能分不开的。
电子数据芯片技术
为了适应现今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已不仅具有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而且普遍采用了多品种共线的生产方式。为此在规划布置时就必须在同一工序采取多台并行机床的工艺格局,图2 即为一例。红圈内是一道以铣、镗为主的工序,从图中可见,该生产线包含了相同的7 台双轴加工中心(留有了8 台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现场零部件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就显现了出来,尤其是为了应对汽车召回等制度所带来的日益严苛的压力,必须提升生产过程中相关信息的存储、记录和传输水平,以满足零件追溯的需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