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提高发动机厂现场生产信息化水平的应用

提高发动机厂现场生产信息化水平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16-12-19 来源:网络 收藏


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一个来自生产线上的零件,基本信息大致包含这样几类:1)基本信息。一般指零件号(有时就是图纸编号)、毛坯厂代号、生产厂代号、毛坯批次、上线时间等;2)制造信息。反映工件的即是加工状态和通过各道工序时加工信息,后者其实是电子数据芯片所记录、存储的最为重要的那部分内容,包括:机床设备信息,如设备编号、主轴(夹具) 编号等:加工信息,即零件在该道工序的状态(合格与否、是不是返工、加工的日期时间,若属于被抽检零件,检测结果合格与否等);如果通过的正好是在线测量工序,如连入缸体、缸盖生产线的密封测试(试漏检测)工序,此时就将其测得结果写入电子数据芯片之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1499.htm电子数据芯片系统工作流程一般为:

1, 毛坯(半成品)上线:将电子数据芯片安装到每个上线 的工件毛坯上, 图4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是一条缸体生产线;

2, 工件通过第一道工序(OP10)时, 将对其上的电子数据芯片进行初始化(格式化),并录入上述的那些基本信息;

3, 当零件接着陆续经过生产线上的其他各道工序时,首先读取芯片中的即时状态信息,检查无误后才放行进入机床开始加工,若发现有误就拦截下来并且放警。本工序结束后,即将加工信息写入数据电子芯片。生产线上的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面板实时查看该工序的实际情况,如当前班次各台机床(包括各主轴、夹具)分别加工了多少零件、抽检状况又如何。安装在输送装置上的读写器在检查了流过的工件后, 如果识别出是抽检的零件,将会自动拦截下来让其进入在线检测工位。待完成了测量后, 将测得结果等信息写入芯片。

零件结束全部工序后下线:首先位于终端的读写器将芯片中的所有信息导入到放置在生产线终端随线服务器中存储;然后将电子数据芯片从工件上卸下、清洗并送到生产线起始端备用。

另外,存储在服务器中的零件信息生产数据库,这样一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方便地从该随线服务器中查询所有从该生产线上加工出来的工件信息。(end)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