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解密美军无人机:全球领先优势明显

解密美军无人机:全球领先优势明显

作者: 时间:2016-07-29 来源:新华社 收藏

  【故障频发】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4760.htm

  尽管大规模使用是未来作战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近年来,伴随美军行动日益频繁,有关故障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华盛顿邮报》今年1月20日援引美军文件披露,美国空军无人机去年重大事故数量创纪录,共计20架坠毁或严重损坏,主要原因可能是无人机的发电机故障。其中,19起发生在美国境外,包括阿富汗、伊拉克、非洲之角地区、叙利亚和利比亚。其中一架“捕食者”去年3月遭叙利亚军队防空导弹击落。

  另外,陆军也损失4架无人机,为类似“捕食者”的“灰鹰”式。3起事故发生在阿富汗,1起在伊拉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峥分析说,无人机是一种低成本作战设备,出一些事故很正常。由于无人机多数在美国本土以外地区行动,一旦出事故容易引起外界察觉,因此会感觉无人机事故率较高。实际上,美国战机在训练时也经常发生事故。

  【附带损伤】

  但相较于故障频发,无人机更备受诟病的一点是,其造成的平民伤亡等附带损伤往往被严重低估。美国白宫7月1日首次就海外反恐行动致平民死亡发布官方数据称,在2009年至2015年间,美方在除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这3个活跃战区以外地区的反恐空袭导致64至116名平民死亡。但国际舆论认为这一数据不真实,被美国政府大大“缩水”。

  造成这一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在用无人机实施的“特征袭击”中,美国对于平民和武装人员的身份界定缺乏充分证据,仅凭借一些特定的、可能与恐怖活动有关的行为特征来判定打击目标。袭击致死人员的具体身份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在奥巴马首个总统任期中,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实施的约三分之二无人机袭击都被贴上“特征袭击”的标签。

  一名前美军高级官员这样“界定”:在一次袭击中,“所有在目标区域的人都是武装人员”,因为所有未表现出武装人员特征的人都已离开。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发动袭击,不会有死伤者会被认定为平民。

  前美国国际开发署顾问保罗·冯·席拉赫认为,极端分子经常藏身于人口密集地区,利用大量平民做掩护,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附带损伤无可避免。

  “即便有高精度卫星等传感器来为无人机或有人机收集清晰影像和实时数据,将通常不穿制服的武装人员与无辜百姓干净利索地区分开来也是不可能的,”冯·席拉赫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军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情报准确度问题并非无人机性能问题,无人机与常规战机在打击精准度方面没有区别,只是单从保护美方利益出发,无法保证对方不出现附带损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无人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