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机器人革命: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

机器人革命: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

作者: 时间:2016-05-27 来源:今日头条 收藏
编者按:就像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科技创新带给社会与人类的利益远远超过它的危险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机器人革命会带给我们不好的影响,更不用怀疑机器人在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上起到的关键的作用。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一个电动,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不能走动。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823.htm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异,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机器人的发展又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飞跃发展的机器人

  智能型机器人是最复杂的机器人,也是人类最渴望能够早日制造出来的机器朋友。然而要制造出一台智能机器人并不容易,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类的行走动作,科学家们就要付出了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在科幻小说和电影电视中,我们对机器人作战的场面已不陌生。机器人不外乎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的朋友,协助正义战胜邪恶;另一种则是人类的敌人,给世界带来灾祸。

  2008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动漫《机器人总动员》将这两种场景都结合在了一起。

  公元2700年,地球早就被人类祸害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已经到了无法居住的地步,人类只能大举迁移到别的星球,然后委托一家机器人垃圾清理公司善后,直至地球的环境系统重新达到生态平衡。

  在人类离开之后,垃圾清理公司将机器人瓦力成批地输送到地球,并给他们安装了惟一的指令——垃圾分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一个接一个地坏掉,最后只剩下唯一的一个,继续在这个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角落,勤勤恳恳地在垃圾堆中忙碌着,转眼就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寂寞与孤独变成了围绕着他的永恒的主题。

  然而,一艘突然而至的宇宙飞船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它还带来了专职搜索任务的机器人夏娃,当瓦力经历了几百年的孤独,终于见到了另一个机器人时,他觉得自己好像爱上她了,夏娃在经过了精确的计算之后,数据显示出,看起来漫不经心的瓦力很可能是关乎着地球未来的关键所在,她通过宇宙飞船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人类,收到了将瓦力带离地球的指令——人类正想尽办法重回地球,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于是瓦力追随着夏娃,展开了一次穿越整个银河系、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奇幻旅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高智商的机器人,有技术、有情感,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迎接智能时代

  如今,技术的成熟让智能成为机器人的普遍特性。

  机器人革命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他们担心未来某一天,过度聪明的机器人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尤其是安装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人,将来是否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以至对就业造成影响,甚或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就像科幻小说中所描绘的: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人类,最终站到了人类的对立面,由帮手变成了仇敌。

  其实,这方面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安德鲁·摩尔是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他介绍说,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召集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问题。“这里人工智能取代的不是蓝领工人的生产工作,而是传统认为它们不能取代的、需要人与人互动的白领工作。”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斯隆曾表示,人工智能研究的难题之一,就是开发出一种能实时做出恰当判断的计算机软件。

  日本科学家广濑茂男认为,即使智能机器人将来具有常识,并能进行自我复制,也不可能带来大范围的失业,更不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周海中就指出:机器人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

  我们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源动力。文化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改变着我们的今天,并将改造我们的明天。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工业走向农业、服务业;从产业走进医院、家庭;从陆地潜入水下、飞往空间……机器人展示出它们的能力与魅力,同时也表示了它们与人的友好与合作。

  张开双臂,迎接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机器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