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劫:大疆昊翔专利大战将掐住国内无人机厂商的七寸!
上图是我们对506专利中的原文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用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它的意思是,只要是无人机去追踪一个被拍摄的目标,就落入了该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89594.htm这简直像开了挂一样,看起来,唯一规避侵权的办法,似乎是去掉摄像头?
“如果区别特征就仅在跟踪方式的的话,那对方产品完全落入大疆保护范围了,除非被告还有其它可以争辩的点。对于GPS的方案,DJI既在主权项里面概括,也在说明书里面举例。如果是在中国,那判直接侵权的可能性就很大。虽然落入了权项的保护范围,但是说明书里是否有明确记载,对法官裁判影响很大。”专利代理人孙佳胤向雷锋网记者表示。
据孙佳胤的介绍,大疆在专利相关的书面文件中举例指出了利用GPS信号跟踪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一方法也被大疆持有的这项专利所保护。从现有公开的资料来看,大疆是处于非常有利的一方。虽然孙佳胤认为在国内这种情况判定侵权的争议不大,但美国的法律体系如何认定,他目前也无法作出判断。
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杀伤力”的专利。几乎可以认为,只要无人机具有跟踪镜头画面内物体的功能,就可能被视为侵权——无论到底是使用视觉技术跟踪还是GPS技术跟踪。
“以506专利为例,大疆在2014年7月提出了PCT专利申请,2014年8月就进入了美国国家阶段,并在2015年10月获得了专利授权。如此快的速度,说明DJI应该在申请之前就做了很详细的准备工作。”孙佳胤说。

所有无人机厂商都有必要高度关注
如果大疆胜诉,此案对国内大量无人机厂商而言,冲击力不亚于去年的“扭扭车”事件。
这意味着,国内一大批具有目标追踪功能的无人机企业,可能被禁止在北美市场销售。而这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中国还查不到大疆的这项专利,但首先申请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再进入中国的最晚期限,是国际申请日之后的32个月,也就是说如果大疆准备在中国申请该项专利,预计最晚明年7月份会可以检索到在中国的公开文本(算上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流程和手续时间)。
换句话说,到2017年年中,中国将有大量无人机厂商暴露在国内专利风险之下。这不仅仅是限制了其他无人机厂商的生产和销售行为,整个无人机行业也会因为专利风险,而大大提高融资门槛和成本——当然也意味着一些有核心技术的无人机公司可以借此机会脱颖而出,换一个跑道与大疆竞争。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洗牌。
事实上,如果大疆希望早日在中国获得专利权,也可以随时启动在中国的申请程序,并利用专利审查高速公路加快在中国的审查进度。
关于此次专利诉讼中另一个热点——“可更换云台”,甚至比“目标追踪”更受关注。如果说“目标追踪”是许多无人机厂商正在准备发售产品的新功能,那么“可更换云台”已经是这些无人机厂商已经默认为标配的功能,波及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