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80后工程师揭秘德国自动化生产线现场

80后工程师揭秘德国自动化生产线现场

作者: 时间:2016-04-05 来源:航空制造网 收藏
编者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一定会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发扬光大,只要我们发挥工匠精神,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审视产品,坚守职业道德,中国制造也会更多的走出去。

  生产的节奏是每40秒可以完成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可产出2件产品。其中量产较大的成品一件可以卖到约20-30欧,其原材料成本大约为2-7欧。从时间、价格、成本三个要素一比较,德国制造和工业4.0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即使是和“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比起来,全后的的德国生产线出来的产品还是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而且防护措施异常安全,几乎不会出现任何机器误操作的工伤。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89218.htm







  A集团最早进行生产线的改造中,是引进有价格优势的中国设备,压机来自国内知名的压机制造商H,最早配合H公司进行整线集成的是华东地区的一家知名集成商A,他们的程序可能不符合德国本土的规范,或者结构不利于维护,多次修改后,依然没能通过DEKRA审核,所以至今没有通过认证。

  第一条线通不过认证,德国人可不敢开黑工,要求H公司更换更优质的自动化供应商,而我们就代表S集团的机器人事业部闪亮登场了。我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项目集成,让一台工业机器人robot连接两台设备取料投料,再用一条工业传送带将成品输出到铁丝网保护的作业区,最后配合整个“工业自动化流水线”通过认证。

  也就是说,设备线要想攻入德国这个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最顽固的堡垒,除了提供质量过硬物美价廉的设备外,还要拿下CE认证。这个“爆破手”的任务,就压在我们身上了。历史虽然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书写,但落实到每一个小的领域的突破,还是默默无闻勤劳善良的小人物,就像我这样的工程师(码农)去突破,想到这些,居然有一股使命感和民族荣誉。

  爆破欧盟“CE认证”攻入德国工业4.0的堡垒

  要知道德国可是挑刺出了名的民族,民族性格中就是不停的给别人挑刺,做人吹毛求疵可能会令人产生不悦,但是对产品吹毛求疵可是成就了伟大的德国制造。他们把安全规范、产品手册、文档说明做成documentation,非常精细复杂专业化,而申请欧盟CE认证更是少不了这些documentation的东西。



  那折磨人的CE认证标准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检验设备安全方式的极端思维就是,假设一个工人想在设备上自杀来伪造生产安全事故,看看有没有环节有纰漏能让这个人故意被机器杀死。这就要求在安全逻辑和设备细节上严防死守,不能给人在安全方面有任何可乘之机,当然,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机器,after all, machine is machine,但是不能由于设备的设计或者程序逻辑造成事故。

  其实15年4月份我就到了项目现场,前期做了很多“无用功”,包括熟悉和翻译这边的一些文档,正式开始写程序的时候,采用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结构,分为压机控制、机器人控制、数据传输、外围安全设备控制、执行机构控制。力求做到条理清晰,把德国人擅长的“整理狂”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程序编写上,使我们的程序条理清晰,可以迅速检索和故障排查,整个调试过程中,都可以比较快速地解决问题,在每次自动联调时,都可以迅速地过一遍程序逻辑,胸有成竹。夏天的时候工厂请了德国本土专业的电气公司来审我们的程序,评价相当不错,基本没什么整改要求。

  最后客户集团项目经理交给我CE评估报告,大家都很开心,不但是我们解脱了,他也终于从这个项目解放了,压抑了很久的我们,过了CE后我们去酒吧狂喝啤酒庆祝,大家欢笑,碰杯,知道一个个都晕头转向。回想这近一年来,在地球的另外一端,顶着巨大压力和强烈的思想情绪,终于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刚出发时,妻子刚怀孕,回来时孩子都快两个月了。在妻子最难受,最脆弱最需要我时,我却没在她身边,奋战在国外的项目上。我的父母和家人也都轮流放下手头的工作,代替我照顾我的妻子和儿子。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很多小伙伴还停留在“中国制造”只是廉价劳动力代工的印象中,主要设备还是从德国美国进口,太out了。看看国家商务部对外贸易的数据吧,这些年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就是“机电产品”,金额远远超出传统的服装、农产品,只是国产设备的品牌宣传力度比较差而已。就算是德国工厂在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的过程中,物美价廉的中国硬件设备也是很受青睐的。但由于我们的软件、控制逻辑和国外相比还是有短板,整条生产线级别的整线出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一直被一些硬性的认证如欧盟的CE,北美UL等挡在门外。



  成功通过整线“CE”认证,对个人来说不仅仅丰富了知识链和眼界,还增加了自信心,中国工程师在技术上不比国外同行们逊色,现在反过来看,其实各种认证也不是很难,只要一个公司有扎实的技术基础,有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各种国外认证并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反倒是做完这个项目后,觉得我们国内对设备的安全性要求让人觉得有点不放心,在做方案是客户出于成本需求降低安全器件的等级让我觉得心里发虚,不过我们国家现在也渐渐地对这块重视起来,我觉得以后在整线层面上,我们跟高端欧美制造商同台竞技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

  曾几何时Made in Germany是英国人羞辱德国人的方式,到现在令人膜拜。让越来越多有责任感的企业成长起来,我相信以后Made in China一定也会成为让人信任的一串文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自动化 CE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