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海尔美的的两桩并购案有何不同?

海尔美的的两桩并购案有何不同?

作者: 时间:2016-03-28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将得到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857.htm

  对于收购东芝白电,不少人认为是买进一个麻烦。因为东芝白电年年亏损,家电业务拼不过中国企业,有非常沉重的债务负担。

  事实上,东芝白电依然是有东西可卖的。东芝白电品牌将是获得的最大资产。贾东升认为,尽管东芝家电状况不佳,但是毕竟是有技术的。

  据悉,美的在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后,将在东芝具有优势的日本和东南亚获得扩大白色家电销路的立足点,加快推进其全球战略。

  家电行业专家梁振鹏告诉记者,和GE一样,东芝在海外也是中高端品牌。对于美的来说,国际化的阻碍不是营销网络、技术或制造,而是品牌。借助东芝品牌,美的产品能很快在海外落地。

  现在美的海外业务占集团营收40%左右,海外业务仅有1/3来自自主品牌,其他都是代工。美的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自2006年美的启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以来,目前基本完成在越南、埃及、白俄罗斯、阿根廷、印度、巴西等6个国家七大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相比,美的国际化晚很多,规模也小不少,欧洲、北美市场基本没有涉及。收购东芝白电,美的至少可以直接进入日本市场,省去自己投资建厂、建营销网点、招兵买马的过程。

  另外,“美的收购东芝,将获得东芝在压缩机上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的优势。东芝制造的优良工艺、精细化管理,同样也将获得。”奥维咨询高级顾问张彦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技术和工艺,也是中国收购日本家电企业所看中的。日本人做事的严谨性、对技术的坚持依然是这场收购中美的最获益的地方之一。美的几个事业部以及东芝和美的合资的美芝公司,很多技术支撑来自日本。这些年日本技术研发的动力来自中国市场,所以日本产品非常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贾东升举例说,中国家电企业喜欢用意大利的整机技术,因为其稳定性高。但是日本在很多细节技术上更胜一筹,例如冰箱的发泡技术,意大利的发泡剂达到40~50的发泡厚度,而日本的发泡剂可以达到10~13这样很薄的发泡层,即可起到保温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企业即使在下滑期也对精细工艺十分坚持。梁振鹏告诉记者,东芝即使在亏损期也不放弃对工艺、产品品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其白电产品的品质依然是非常好的,亏损并不是因为产品硬件质量差,而是企业战略和决策层的原因。

  对于工艺优良这点,美的显然十分看重,能够通过收购东芝白电获得的。不过目前,美的收购东芝白电的合作内没有对外公布,关于品牌、技术、工厂的去留,外界并没有获悉。

  并购的前世今生

  收购GE家电、美的收购东芝白电,双方彼此的合作并非突然,都是有迹可循。

  早在2008年就和GE在洗衣机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包括研发、生产和人员合作上。美的与东芝的合作则更加深入。据公开资料,2008年美的曾与东芝开利联合开发东芝变频空调。2011年3月,双方签订《变频空调核心技术合作协议》,建立美的—东芝开利变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共享、共同研发变频空调技术。

  通常对国际并购最为担心的是企业融合能否成功,所以对于这两个并购案,家电行业人士不约而同在企业文化融合上有所担心。在贾东升看来,因为民族、文化差异大,海尔并购案的融合难度将比美的大很多。美的收购东芝白电,更可以看成是双方之前的合作向前进了一步。

  不过对于海尔,其实也不必太多担心。业内透露出来的消息显示,GE当初并没有选择报价最高的企业而选择了海尔,原因之一是GE看中了海尔的国际化经验。现在并购完成之后,海尔对外公布的细节显示,海尔将给予GE家电高度自治权,例如保留GE家电美国总部、设立独立市场和产品团队,让其继续独立运营。

  而美的收购东芝白电,其非常头疼的将是对东芝家电工厂的处理上。据报道东芝在日本本土的家电工厂有约1.4万名员工,并购之后,由于东芝家电年年亏损的状况,美的将不可避免对其日本工厂进行裁员或关停处理。梁振鹏表示,裁员是美的和东芝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必然带来日方员工的强烈反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海尔 美的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