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脸识别成机场标配 生物识别拐点将至
目前在锁具、考勤、门禁、电脑、银行与保险柜、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都能看见指纹识别的身影。其中,在苹果手机的示范效应下,近几年,手机安装指纹识别装置成为标配,这进一步延伸了指纹识别技术的繁荣时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需求不断上升,指纹识别装置成本不断下降,预计这一技术还将有爆发式发展的可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671.htm不过,作为接触性的识别技术,指纹采集头常常容易损坏,需要定期更换;约有5%的人指纹较浅,不易采集;再加上指纹识别对位置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出现较高的抗真率,以上因素限制了指纹识别未来发展。这为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带来了发展空间。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精准度更高,且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快捷。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基于以上特点,人脸识别将可取代指纹识别在生物识别产业下一阶段迎来较快发展。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得到使用。预计人脸识别市场将快速爆发,到2015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75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虹膜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中精准度最高的一项技术,它具有误识率低、难伪造、难复制、生物特征不易损伤的特点,理论上将比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更加精确可靠,基于以上特点,未来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必然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不过由于应用尚未成熟,这一技术目前被视为“黑科技”。
百亿市场规模 生物识别产业现三大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0至2014年,国内生物识别市场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0%以上,2014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8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可突破100亿元,2020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政府重视、下游应用普及与技术提高共同推动生物识别市场快速发展。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结合西方国家生物识别产业发展轨迹,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国内生物识别产业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从2002年迄今,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生物识别公司数量下降至100余家,上规模的重要企业甚至不足15家,未来产业优胜劣汰将在我国出现;
其次,生物识别均衡发展。指纹识别技术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未来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技术可百放齐放,共同发展;
最后,多技术融合发展成主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