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转型方式给“供给侧改革”中的中国哪些启示?
借助这次家电资产交易,GE将Predix根植于海尔工厂。这将对中国未来的工业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其示范作用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迅速显现、扩散。因为这两个顶尖企业的合作“树立了中美两国投资及合作的典范”。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7630.htm设想一下,当你打开PC机,见到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当你使用工业互联网时,见到的操作系统是GE的Predix平台,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企业虽然还是在属于自己的工厂里制造产品,但企业的一切已经离不开Predix平台。Predix平台成了工厂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场所,很像工厂的工厂。
海尔是中国乃至世界家电行业的顶级企业。海尔打造家电业互联工厂也是工信部确定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海尔与GE的合作会不会成为中国企业打造智能互联工厂的风向标?
合作互补:新工业革命的商业逻辑
从GE和海尔两大企业转型看,虽然各有所长,但GE的做法和远见还是更值得思考和学习。不忘工业之本,是GE公司100多年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的根基。面对新工业革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并全力研发Predix平台,显示出GE依然是一个极富远见的老牌企业,对工业本质的领悟依然远超竞争对手。
最近这两年,中国在炒作工业4.0概念。此概念是由不善炒作的德国人提出。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工业4.0的主要践行者之一,西门子的安贝格公司据说已经实现了工业3.5,距工业4.0还有0.5差距。这个最接近工业4.0的“独苗”,被中国奉为学习榜样,但结论却是有点高山仰止。
学界和企业界都认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那么,同为智能制造,为什么GE的Predix平台能够广泛应用,西门子的安贝格却让人觉得高山仰止?中国企业是与GE合作,马上应用Predix平台,还是乘坐德国战车奋斗一二十年实现工业4.0?抑或另立门户,自寻出路?
GE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方面的做法,对中国企业有很大启发。GE擅长于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不是它的优势,但它在信息技术领域拥有众多的盟友,如思科、IBM和英特尔等。它并不是一个企业在那里自主创新,即使是和海尔合作,GE也认为是“高度互补”。如此理解合作,需要有一种超越政治的商业逻辑和境界。同时,GE还在美国牵头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协会,该协会意图促进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
反观中国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关系。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已经快要富可敌国了,他们和工业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对制造业的贡献被誉为互联网+,仅仅停留在商品流通和服务领域,并未与工业真正结合。也就是说,工业和信息产业还是两张皮,这种状况怎能将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呢?怎么实现智能制造的自主创新呢?
当下,中国政府正在领导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中,“补短板”虽然排在最后一项,但对未来而言,这项任务十分重要。我国工业企业和信息产业企业不能融合,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这个短板怎么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学习GE的境界和方法,放眼全球,合作互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