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为何谷歌在消费市场放弃AR转向VR?
近日,有两条关于Google的新闻同时出现:一个是Google关停了所有推广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社交媒体账号,包括Twitter、Instagram,甚至是谷歌自家的Google+等;另一条则是Google开始公开招募VR硬件相关的人才,甚至从Twitter挖走了一位技术高管。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6392.htm

Google Glass

Google Cardboard
对于Google来说,这似乎只是在旗下的产品线中重新做了一次抉择,但从中透露出的却是“技术的Google”对市场回报,更进一步地来说,对世俗人性的妥协。
为什么这么说?在分析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为大家明确一下何为AR(增强现实)、何为VR(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又叫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萤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直接来看,扩增实境能为我们提供现实中无法直接获知的信息。但是,更深层次来讲,这种信息实际上又让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更加多样性。同样的现实物体在我们的扩增实境视线里,会披上完全不同的‘信息外套’。
之前曾有一些报道,指称人们对在公众场合佩戴谷歌眼镜的人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谷歌眼镜的造型与普通镜框差异太大,使人感觉不适应。但其实并非如此,世人害怕的并不是谷歌眼镜本身,而是它提供给佩戴者的“别样视角”。

结合Google强大的图像识别与搜索能力,理论上来说,谷歌眼镜会给出它“视觉”对象的相关网络搜索信息:比如当你抬头望向咖啡厅的招牌,它会在你眼前投影今日的推荐菜单……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假如你看着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结果谷歌眼镜通过它的搜索结果提示你此人曾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过对你朋友不敬的言论,你会怎么想?对方又会怎么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