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设计应用 > IC性能对医疗诊断精度影响分析

IC性能对医疗诊断精度影响分析

作者: 时间:2012-06-24 来源:网络 收藏
便携式设备扩大超声应用领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98949.htm

  超声市场的下一波成长动力将是便携式超声设备的繁荣和向新兴地区/临床市场的逐步渗透。过去,超声设备由于体积庞大,大多只能集中配置在大型医疗机构的超声科;现在随着便携式超声设备的出现,急诊、麻醉科等都对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类科室对仪器的功能要求不是特别全),由此扩大了市场需求;而未来随着便携式设备逐年大幅提高,完全可以在很多场合取代传统的大型设备。另一方面,随着亚洲和拉美等地区医疗保健措施的不断完善和扩建,以及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这些地区将成为未来购买新设备的主要市场。

  开立科技于2004年推出国内第一台便携式彩超仪SSI-1000,是便携式超声领域的佼佼者。周立平介绍说,最初的便携式超声的集中特性是便携性,这是以牺牲存储空间,影响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如今图像质量有了大幅改进的便携式超声开始迅速占领市场。开立最新一代便携式超声设备最高已经做到128通道,体积接近iPad的厚度,使用寿命在15年左右。

  孟国海也表示:“近几年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型台式机。上游芯片集成度的提高降低了设备小型化的设计门槛,使得便携设备的有了大幅提高,未来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相信会出现支持更多通道的SoC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便携式不等于“家用化”。由于医疗诊断设备的特殊性,便携式医疗设备目前的主要使用群体依然是医疗机构,未来要想真正实现家用则必须做到“无创”。以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血糖仪为例,由于需要扎手指集血,存在感染的风险,因此很难大范围普及。而便携式超声波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则必须实现可量化测定,即通过大量临床数据抽取出有代表性的几类检测结果进行“组合定征”,这对于一些医疗技术薄弱的乡村卫生所将有重要意义。

  中国厂商积极抢占中低端市场

  由于目前市场上面向医疗电子应用的芯片供应商屈指可数,国内厂商和GE、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一线大厂使用的芯片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主要差异在于信号算法的复杂性,这也是短期之内中国厂商难以赶上甚至超越的。不过,中国厂商的产品价格可以做到后者的1/4,因此在中低端市场有不错的生存空间。

  另外,正因为价格几乎是唯一的优势,因此国内厂商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着不小的压力。目前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简化设计平台和提高议价能力。前者通过不断优化成熟设计平台,简化不必要的功能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订单量的提高向原厂要一个更优惠的供货价格。

  尽管国际厂商近几年也开始试图进入中国的中低端市场,但是周立平认为国际厂商在这一块没有立足机会,因为本土厂商服务更好,即便是价位接近的产品其也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政策扶持也对中国医疗设备供应商的影响很大。2009~2010年期间,得益于中国政府“医疗下乡”的带动,蓝韵低端黑白B超机和X光机取得了不错的出货量,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普遍在5~8年,因此蓝韵预计五年内将迎来新一波换机高峰,刺激彩超类产品出货量的增长。

  本土芯片可借上下游联动切入市场

  从产品设计方面看,全球医疗设备供应商普遍没有芯片设计与开发能力,对上游芯片供应商依赖度较高,并且由于小型化发展趋势明显,医疗设备供应商迫切希望获得更多高集成度高性能的单芯片设计方案。从市场方面看,因为在价格上的明显优势,本土医疗设备供应商在中低端市场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国际厂商向下抢食这一市场,相信未来价格战将会日益激烈。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国内医疗电子设备制造商主要还是和下游医疗机构联系比较密切,很少和上游本土芯片供应商接触。例如开立就和深圳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听取医生对产品的性能反馈,共同开发定制化功能。未来本土芯片供应商和方案商不妨借鉴这种合作模式,主动走出去,加强与整机厂商的互动,从前期研发阶段就介入产品设计,从定制化设计服务的角度寻找市场切入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性能 精度 分析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