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新型36V/42V一体化动力电池设计

新型36V/42V一体化动力电池设计

作者: 时间:2013-04-09 来源:网络 收藏

电池内连接图

图5 电池内连接图

放射型板栅设计结构图

图6 放射型板栅设计结构图

3 设计及关键工艺技术特点

(1) 采用36 V 一体化电池设计和全新的极群焊接内连接方式,(普通电池是以导线将极群单体连接而成),克服了因电池组合产生的外电路故障和电阻不一致的现象,电池组阻抗减小,功率特性提高,也减少了因电池一致性而发生的提前失效。同时一体化设计使电池体积减小,体积比能量提高,安装更方便。电池的性价比得到充分提高。

(2)极柱采用铜芯连接方式外在上面加活动塑料插盖以保护极柱防止正负相碰打火,同时铜芯的连接方式减少了电池大电流放电的电压降。

(3)极板采用薄型和放射型筋条设计方式,增加了电池大电流启动电压降,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4) 电池正极板栅采用铅钙稀土合金、高温固化和内化成生产工艺,隔板采用玻璃纤维隔板配合电池紧装配,电解液采用灌注低酸密度胶体电解液提高了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减少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失水,降低了电池内阻,同时也提高了电池使用寿命。

(5)采用负极板活性物质过量设计,提高电池低温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和延长电池负极使用后期寿命。

4 结论

36 V一体化动力电池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有效地降低了电池内阻和连接接触电阻,降低了电池放电特别是大电流放电时的压降,提高了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能力。

结合先进的工艺技术有效提高了电池重量比能量和深循环寿命,适用于新型动力电源系统用电池,是代替现代12 V 系列铅酸蓄电池的优良替代品。其设计数据及测试结果与欧美相关情况对比详见表1。该产品是一种36 V/42 V新型高效动力电池结构的设计和工艺的有机组合。

表1 36 V20 AH电池相关结构设计数据及测试结果与欧美数据比较

36 V20 AH电池相关结构设计数据及测试结果与欧美数据比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