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器角度看感应电容触控系统
传感器层设计: 如今存在各种各样的触摸屏传感器层结构,分别对应材料、厚度、性能和成本的不同要求。如图2所示。而单层还是多层衬底,“向上”还是“向下”架构,X和Y层厚度的变化,透光胶(OCA)厚度的变化以及其它因素都会影响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幅度。由于高SNR触摸屏控制器可以处理较宽动态范围的触摸屏传感器信号,结构差异引起的影响会被削弱。这就给了设计者更多的自由去选择传感器层结构。
厚防护罩: 一些应用,例如银行ATM机,可能需要一个厚玻璃罩来防止显示器被破坏。但厚玻璃罩会降低触摸信号强度,并降低触摸位置检测精度,这是因为手指离触摸屏传感器距离变大,导致电容范围变大,信号幅值变低,很难确定精确触摸位置,戴手套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图2. 一种互容式触摸屏传感器的层结构(与实物不成比例)。
LCD VCOM类型:LCD VCOM是“共模电压”,是LCD屏的参考电压。根据系统要求,可能采用AC VCOM或DC VCOM。AC VCOM是交变的,而DC VCOM 是恒压。前一种方式会产生更多的噪声。
触摸屏传感器和保护透镜间的气隙:触控设备用户报告的最常见问题之一是保护透镜破损。为把产品做得更薄,电容型触摸屏传感器可以被压到保护透镜背面,但当替换一个破损的保护透镜时,触摸屏传感器也必须被替换,这会增加维修成本。为了避免这个成本,以及压合工艺低良率带来的成本,通常会用一个衬垫将触摸屏传感器和保护透镜隔开。
尽管如此,当触摸屏传感器和保护透镜间出现气隙时,触摸屏传感器会很难探测到手指触摸行为,因为空气介电常数低,手指触摸产生的信号的强度也低。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提高触控系统灵敏度阈值,但这会很危险,因为传感器会接收到一些杂散信号,例如LCD或其它环境噪声,使得触摸屏传感器很难从噪声中区分出触摸动作。
工业设计要求:一些器件生产商把触摸屏传感器直接做在显示器上以使得整体设计更薄。但这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触摸屏传感器被直接放在噪声源上。一个解决方案是在触摸屏传感器和显示器之间增加一个屏蔽层。但多增加一层ITO会增加整体材料成本,而且对透光性有影响。
集成触摸屏传感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LCD生产商开始把触摸屏传感器直接做在偏光镜下面的彩色滤光片上。这种方法不需要外部传感器和压合,但触摸屏传感器更靠近显示器,进一步增加了传感器接收到的噪声。
触摸屏控制器位置:电容型触摸屏控制器通常位于触摸屏电缆上(芯片在导线或PCB上),有时也会直接放在触摸屏传感器上(芯片在玻璃上)。但是为了测试方便,有些设计需要把触摸屏控制器放在系统板上。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柔性电路板(FPC)来连接触摸屏传感器和控制器。长FPC会起到天线的作用,很容易吸收噪声,使得触摸屏控制器很难处理触摸屏传感器发出的弱信号。
其它噪声源:移动设备的主要噪声源是LCD屏、LCD逆变器、WiFi天线、GSM天线和设备中的各种高速电路。环境噪声也对触控系统有很大影响,如一些交流电源会产生很强的噪声,这些噪声会经由AC适配器传播。同样,当把设备放在台式荧光灯等强噪声源附近时,触控系统会把噪声误认为有效的触摸行为。
通常条件下,对正常大小的手指(>7mm)而言,高SNR的控制器不比低SNR的控制器有很大的优势,只有在在强噪声环境中,如使用书写笔或使用戴手套的手指输入,信号很弱的时候优势才会体现出来。低SNR控制器不能把信号从噪声中区分出来。如果降低传感器阈值以增加探测灵敏度,触控系统则会很容易被误触发,引起误操作,这在实际应用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应用挑战
触摸精度:触摸精度是触摸屏传感器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在虚拟键盘应用中,字符被紧凑的排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精确响应触摸动作,避免误输入字符很关键。提高精度的方法之一是在控制器中增加更多的传感器通道,支持更高的触摸屏传感器网格密度。但这将付出成本的代价,因为触摸屏传感器和触摸屏控制器都需要更多的引脚。此外,更多的传感器通道需要在触摸屏边界增加更多的走线,会增加边界宽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