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Ad hoc网络一种最小化链路干扰的载波监听机制设计
3 仿真实验
本节将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出机制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将提出的最小化链路干扰的载波监听机制与IEEE 802.11 DCF机制相比较。实验模拟平台采用NS-2。在模拟实验中,默认传输范围是250m,初始的感知半径为450m,拓扑结构采用随机动态拓扑,100个节点随机分布在800×800m2的区域中。同时,最终数据为10次采集数据的平均值,且置信水平为95%,置信区间也在图中标出。
图2显示了两种机制在不同传输速率下的吞吐量变化情况。当传输速率约为25Mbps时,网络达到最大吞吐量。在随机拓扑中,本文提出的机制可以取得较好吞吐量,表示最小化链路干扰的载波监听机制的曲线位于图的最上端。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5764.htm
图3显示了两种机制在网络中随CBR数据流变化时的冲突概率。最下端的曲线为提出的机制,其表现出低冲突和低干扰的特性,链路中的冲突概率被大大降低,较低的冲突概率也必然导致网络吞吐量的提高。
图4显示在不同网络密度条件下,节点的吞吐量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网络密度较高,干扰程度增大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载波监听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链路的干扰,使网络保持较高的吞吐量。
本文提出的最小化链路干扰的载波监听机制基于更为实时的传输链路和干扰信息,实时调节干扰范围和感知范围,提高了网络节点对干扰的控制能力,使得网络中存在的冲突显著降低。同时,该机制能够很好地适应节点的移动性(仿真中最大移动速度5m/s),在吞吐量和冲突概率两个指标上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最小化链路干扰的载波监听机制,通过对干扰半径的精确计算,进而对发送节点的感知门限进行合理设置,使得发送节点可以有效感知链路中的全部干扰节点,达到最小化链路干扰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模拟,都证明所提出的机制能够最小化链路中存在的干扰,减少数据包冲突概率,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