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测试难在何处?
——
7月18日,由通信产业报社与赛迪网联合举办的“通信产业论坛”在赛迪会议中心拉开序幕。通信产业报社邀请行业代表性厂商、咨询机构、行业专家、专业权威人士等共同评说探讨测试行业中的焦点话题。有关NGN测试的相关问题,通信产业报社邀请到3位业内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网络与交换研究部副主任张雪丽:搞好NGN 搞定扩展协议
基于软交换的NGN相对比较成熟,软交换的一系列标准已经比较完善。对于网络融合,基于IMS的NGN是业界讨论的热点。NGN还不成熟,基于IMS的网络部署、设备研发都不能与软交换相提并论。
对于这部分的测试,业界对于核心网络的测试方面比较成熟,这和以往的一些软交换、3G核心网测试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涉及到支持固定移动融合的NGN,测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SIP、H.248等协议,业界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测试仪表。但是支持NGN的协议还需要一些扩展,这是需要测试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于NGN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一直有这方面标准研究,我们国家也有承载网独到的技术方案,NGN虽然不涉及牌照问题,但是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有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需要做。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吴雪波:QoS是NGN测试的关键
软交换核心思想就是把媒体和承载相分离。首先,NGN采用的接口为百兆或者千兆以太网口,为信令监测同时带来了有利和不利的双重影响。有利因素表现在,现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很容易做端口镜像,容易对软交换的信令进行统一监测,导致用于监测的探针的投入数量减少,节约资源。不利因素表现在流量会非常大,在实际软交换网里监测,信令任务聚合起来以后几十兆甚至上百兆的流量很容易出现,捕获大容量的信令流量是个难点。
而媒体介质层面测试则分两个层面:首先进行端到端主动性测试,需要对IP承载网做预评估测试,软交换部署基于IP承载网,部署NGN需要对IP承载网做全面的QoS验证。其次,部署完NGN以后,需要进一步对在实际的NGN网中的业务流数据做被动性的QoS监测。此外还可以对语音质量和图像质量做互动性评估,这样就可以直接监测到实际用户体验的业务质量。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应用研发部研发经理李永利:统一测试标准完善测试环节
对于NGN网络测试则分两个层面:首先是对终端以及服务器的测试,其次是对网络链路的测试。运营商对网络的可运营性和可管理性要求非常高,有线网、无线网和NGN网络的测试都要考虑到这一需求。
NGN中信令和承载相分离,这就要求对信令和媒介的测试都要重视。整个测试领域可以分成四个主要大部分:在网元侧进行的测试,通过仿真手段测试终端接入能力、反应能力;对链路的测试,解决运营商在链路管理上的困惑,识别链路是否能够满足IPTV业务、VoIP业务、NGN话务业务;在信令层时,通过信令监测等手段判断IPTV交互层是否完备,是否合乎规范;对于媒体承载测试涉及语音质量测试等要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