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世界消费电子的近期发展
3D电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37791.htm自从索尼喊出“2010年索尼要将3D电视带入家庭”的口号,掲开了“3D元年”的序幕,应该说,3D电视倒是未来电视的真革命,确也引起了各国各大厂的重视。欧美日已有几十个3D电视频道在播出,中国央视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已于2012年元旦开始播出,北京电视台、SMG、广西电视台及天津电视台也先后开始了3D试播实验。但3D电视机终因技术、内容和价格等难解的问题发展并不如人意,2011年各大厂商竭力吆喝了一阵,2012年纵有奥林匹克这等大事,却也并未推动3D电视多少发展。据市调公司DisplaySearch发表的数据,2011年世界3D电视出货量还不到2500万台,价值约近30亿美元,预期2018年可望超过2亿台,达到200亿美元。
三星公司堪称3D电视的领头羊,当然不会放弃3D电视的,但据报道,近期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电视的应用开发上。3D电视往何处去? 根据最新资讯,似乎发展重点转向了裸眼3D电视和一种称为各个角度都能显示的自由视点电视(FTV:Free viewpoint TV),说有可能在今后几年推广开来。东芝公司正领先推动裸眼3D电视的前进,2010年以来相继在本土销售20英寸和12英寸的裸眼3D电视机,并在2011年发表了55英寸的大屏裸眼3D电视。据说索尼公司也成功开发出了10英寸和24英寸的裸眼3D电视。
智能电视
看电视只能在电视机上看已成过去,人们追求的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用什么看就用什么看,收视行为正在改变。继平板电脑、手机实现智能化之后,接下来走向智能化的产品无疑便是电视机。日本即将于2012年10月2日~6日举办的CEATEC JAPAN(日本先进信息电子综合展览会),其主题便是数字家电智能化。对于传统电视机,电视台拥有极大的主控权,它播什么只能看什么,观众顶多转台,不看便拉倒。转向智能电视后,观众不仅可以随时选择观看的内容,且能和内容互动,在内容多元化下将发展出许多个性化服务,从而迈向分众化、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电视新时代,人们必须用全新的思维来对待新一代电视的发展。
消费电子智能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为消费电子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商机。据市调公司NPD DisplaySearch的最新报告,世界智能电视发展很快,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电视市场,出货量超过300万台,其次为西欧,260万台,北美第三,约170万台。据称,智能电视渗透率现已占全球电视总出货量的20%,日本最高,占36%,中国30%,西欧也超过29%,北美18%,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智能电视渗透率均已在10%以上(图4),说明不仅发达国家,即使发展中地区对智能电视也表现出了颇强的兴趣。

但现在电子业界对智能电视的定义有差,各打各的旗号,联网电视、云电视、iTV、社区电视(social TV)等等不一而足,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智能电视,并无统一的认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电视产品技术发展的重点几乎都放在面板技术上,但随着智能电视的兴起,软件服务日见重要,因而不仅传统电视厂商,一些重要IT厂商也看准时机,相继参入,谷歌、苹果、微软以及联想都积极攻掠智能电视市场,争食市场大饼,尤其是苹果发表了iTV,更加激起千层浪,显示出智能电视将成为未来电视的发展动向。
要将今日的电视升级为智能电视看起来并不难,就是加一个缩小版的上网本电路板模块即可,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了。“看电视”与“用电脑”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习以为常,再熟悉不过,但要把这两件事弄到一起,问题就大了,智能电视不是简单地等于电视机加电脑,在电脑上看电视和把电视用作电脑绝不能混同起来,必须分清主次,有所侧重,否则将弄成一锅粥,莫知所从。为此,台湾近日还举办了“第一届智能媒体论坛”,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来界定智能电视、共商技术对策和如何开拓商机。电视究竟如何联网?电视、网络、手机、平板电脑怎样有机结合?搞清了商机无穷,拎不清便如盲人瞎马,有夜半临池之危,不可不引起我们深度警觉。
眼下开发智能电视,在技术层面上碰到的首要关键问题是人机界面,功能远远不足的简单遥控器必得扔掉,可在电视机前放一个键盘和鼠标也不像话,放在哪里,人们如何把客厅的电视当作电脑来运作,还能像往常那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欣赏电视吗? 当前业界提出的解决方法有三: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手势识别 (Gesture Recognition)和动作感应(Motion Sensing),可每种方式还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并不成熟。总而言之,本来电视归电视,电脑归电脑,泾渭分明,人们习惯。可智能电视把它当电视看也扩大不到国外频道去,国家播放制式不同,运营商切身利益有关;把它当电脑用在家里放在哪儿,而且至今还有人在提究竟有没有这样搞的必要?近来也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多功能电子产品常用的功能也就占20%,那又何必花冤枉钱去买那些闲置的功能呢?
消费电子未来发展方向种种
消费电子无可争辩地已成世界电子业发展主流,也成为有关咨询机构的关注焦点,报道不少。据全球领先的著名管理及信息技术咨询机构Accenture日前对19种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后发表的报告认为,今后可望强势成长的市场有三:(一)移动电子设备的电视化。据调查,中、法、印、日、美等国通过电视进行视听的人数2009年尚占71%,2011年已急降到48%,原因是很多人都改用了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同时,未来计划购买电视机的人数比例也在下降。说消费电子厂商今后要改变思维,应实施所谓Superstack(“超量”)的经营模式,即销售要使硬件、软件、半导体芯片、应用、用户服务等强有力地密切结合,就像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做的那样。(二)市场成长机遇在新兴国家。众所周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先进终端在新兴国家(中国、巴西、南非、印度等)比发达国家(美、日、德、法)卖得更好,它们认为平板电脑比笔记本电脑更先进、更便于携带,且可个人/公务两用,愿意掏钱,中国平板电脑的普及率已达27%,是世界最高的,预计1年内中、巴、印的普及率都属最高的国家。(三)寄希望于18~34岁的年轻一代。他们喜好采用新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对附带的服务及应用软件有强烈的需求。他们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主要消费人群,据调查过去12个月内,每周下载1次应用软件的人数比例,35岁以上的占44%,而年轻一代则超过了55%。
通过7月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SINOCES 2012),媒体人士看到了四个发展趋势:(一)节能环保。新能源家电和节能家电的展出比例明显增多。(二)互联性与个性化。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产品要联网,人机需互动,例如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三)网购火爆。它对传统零售商店发起巨大挑战,提升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竞争性,可使消费者得到实惠,但还不会取代实体商店,因为网购缺乏对产品的亲身体验。(四)发展中国家将主导全球消费模式。发达国家消费电子产品在家庭中已近饱和,消费能力大降,正在转向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
说是跨进2012年,一场围绕科技与生活的变革正在发生,但很少有人能对未来消费总体发展趋势描述清楚,而对科技界及供应商来说,认清总体趋势又是十分必要的。著名咨询机构、市调公司Gartner经过长期全面研究,提出了未来十年将出现足以影响技术、媒体与服务供货商市场的十大消费总体趋势。(一)经济衰退形成买方市场;(二)数码鸿沟扩大,即指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经济、群体、环境背景的人,接近使用数字产品(如电脑或网络)的机会与能力的差异扩大;(三)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四)消费者掌握购买决定权;(五)社群媒体挑战传统品牌产品(社交网站的异军突起不仅改变着全球互联网市场,还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六)科技运用将改变消费者行为;(七)重新定义顾客信任关系;(八)消费渠道发生变化;(九)简单化具有吸引力;(十)人口统计学(可用以预测各个国家的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命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