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企业“雇主”身份受欢迎
中国新能源企业长期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低能源价格、低环境成本,而获得了价格竞争优势。在德国等发达国家投资市场,中国企业的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换了“水土”的中国企业是否还有竞争力呢?在中国的风能领域名气并不算响亮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在德国风能圈里则是响当当的一家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在2007年投资了德国图林根的一家风电机厂。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原是这家德国企业的客户。由于管理问题,这家德国企业濒临破产,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就此接手这家风电机厂,并使其扭亏为盈,挽救了这家历史悠久的德国企业。这个在投资领域上演的现实版的“王子”成功解救受困“公主”的故事给德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持有100%股权,并利用德国技术将风机叶片供应给欧洲市场。”在霍曼看来,这是个完美的结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5311.htm从以上例子来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德国投资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进入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而且还能通过本地品牌影响力和高质量产品的声誉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对满足投资商急需的资金需求有相关的资助措施,比如说德国建一个工厂,德国政府补贴50%的资本金,对大型企业来说可以得到30%的补贴。
中国新能源企业成为德国招商机构追逐的目标
霍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到德国投资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主要来自于北美和欧洲。
不过,霍曼更希望能够吸引来自亚洲的新能源企业,这是他未来工作的重点。霍曼告诉记者:“首次到德国投资的中国公司可以生产一些太阳能组件,中国公司可以考虑投资德国的东部,因为在东部建厂可得到较多的投资补贴,而且投资费用也比在西部生产要低30%。”
尽管太阳光顾德国的时间不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时间长,但由于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进,经常云层环绕、不见日光的德国,已经成为在利用太阳能竞赛中的领导者。2009年,德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总计达 3.8亿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德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对国际企业很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尤其在德国东部,可再生能源投资条件优越。
德国东部的“太阳谷”已经初具规模,这个“太阳谷”囊括了德国东部的萨克森、图林根、萨克森-安哈特3个州。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太阳谷”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这里集中了近百家全球太阳能企业,专注于太阳能的研究机构就超过60家;这里集中了德国太阳能产值的43%,太阳板产量的65%,占全球太阳能板产量的15%。霍曼介绍说,“德国政府在德国东部投资几十亿欧元用于改善交通、物流、通信系统。同时,东部离零配件供应商比较近,简化了产品总装的工作”。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intariff)机制,为安装太阳能电池面板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德国法律要求在未来20年里,电力公司以固定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系统生产的所有可再生能源。这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产品打下了牢固的消费者基础。这种机制已经开始产生效果:德国的房主们积极争当“绿色家庭”,居民们迅速地在屋顶上架设了太阳能电池面板,农场主也在以前牧羊的地方安装了太阳能电池。
“大部分德国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产品的质量对他们来说非常关键,太阳能生产企业在德国市场能不能站稳脚跟,这点非常重要。”霍曼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德国当地的消费习惯,“对德国的客户来说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非常想确认的一点就是光伏设备也好、模块也好,都应该是使用寿命非常长的,是非常可靠的,同时也要有好的售中和售后服务”。
评论